儿童节到了,爸妈们一定都给小朋友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节日礼物。作为父母,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怎样才是爱孩子的正确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能不是优厚的物质条件,可能不是良好的自然环境,而最好的就是我们对孩子无私的爱。。。。。。
你还记得你的初心并能始终如一的对待他吗?
我们是不是已混淆,也不再去思考,对孩子的爱到底是出于“他们做了什么”,还是因为“他们是谁”?前者是有条件的爱,只有孩子听话乖巧,有所成就,达到期望时,我们才爱他。所以我们会说:“你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妈妈不喜欢你了”。后者是无条件的爱,不论他们做了什么,我们都毫无保留的爱他,接纳他。
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心安,无论他走到哪里,遇到任何困难,他知道,回家,就是最温暖的港湾。就算他犯了错,他知道妈妈也会给他一个拥抱,激励他做得更好。
英语课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事情让你们觉得最开心?
这群5、6岁的孩子抢着回答:“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最开心的是晚上吃完饭妈妈和我一起散步!”……,孩子感到最开心的事情永远和爸妈的陪伴有关。
孩子们最不开心的事情呢?无非就是“爸妈看手机,不听我讲话!”“爸爸妈妈没来参加我的演出!”。
在我们还是孩子全世界的时候,请给她足够多的、高质量的陪伴。
陪她一起玩她爱玩的游戏,尽管有时傻到自己都演不下去,但你会发现,游戏里她的笑容多过一次花费不菲的旅行;每晚给她讲精彩的睡前故事,孩子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幸福最富足的人;认真的听听孩子的“胡话连篇”,你会发现,被倾听的他没有那么胡搅蛮缠,反而想法新奇,透露着一股可爱的认真劲儿。
这些陪伴是平凡的,却是孩子们悉数的珍宝。
最好的父母,是知行合一的。学习如此重要。就如Jane Nelson所说,所有的家长已经做了他所能做到的最好,但是,当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就有可能做的更好!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于是更理解孩子;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哪些行为是适龄行为,就不会横加干涉他的探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怎样的沟通方式更有效,从而更好地维护亲子关系。
比学习的父母境界更高的,是能在养育的路上修行、改变自己。
当我们知道的更多,我们才会变得柔软,不再固执已见。我们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通过“自我觉察”,反省原生家庭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烙印,除去不好的,以免代代相传;反省自己的处事方式,因为我们会发现自己不好的行为会折射在孩子身上,警醒着我们去改变;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或许我们还会发现自己未被发掘的潜力,从而得以新生。
为孩子改变,是以身作则,是相信身教大于言传,是一次自我最绚丽的成长。
如果我们能带给孩子这三件礼物: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每天每晚高质量的陪伴以及让自己成为“对”的父母。那对于孩子,一定每天都是儿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