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门诊禁液后,挂吊针要涨价?



门诊禁液后,挂吊针要涨价?


       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的省份下发了禁止门诊输液的政策。而且,各地推进“门禁输”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作为新医改中执行难度相对较小的政策之一,相信“禁止门诊输液”成为普遍现象只是时间的问题。对于产能过剩,产品中标价极低的大输液行业,这算不上好消息,甚至有点雪上加霜。

 

大输液历年来的高速发展,从始创于96年的四川科伦的成长历程可见一斑。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四川科伦,第二年月产80万瓶。2013年,当科伦老总刘革新向美国商人比出三个手指头时,对方根本不敢相信科伦的年销量已达到30多亿瓶。也就是2013年,大输液行业的总销量达到了134亿瓶的顶峰,之后两年,由于医疗行业对抗生素的限制使用,使其用量有所回落、企业产能过剩。同时,比较特殊的招标政策,导致大输液产品的利润长期较低。

 

高速发展时受限抗令影响积压的过剩产能、较低的产品利润,使得企业对销量的要求和依赖就很强。然而,如今“门禁输”政策的全面推进,无疑会收窄其产能释放的出口,大输液行业正遭到来自多方面、同时的冲击;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此情况下,输液产业将集中得越来越快,一些小企业不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不仅会出局,而且速度还会很快。对照美国、日本和欧洲输液产业发展历程,全国可能只会存留五六家大型输液企业。即便如此,极低的产品利润和势必萎缩的市场销量,对企业的坚持是一种考验。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有企业主动选择调整产能和产品结构,让出部分市场份额,最终挺立到最后的企业,很可能会一家独大,掌控行业的脉搏。然后,无论是主动寻找机会还是在合适的契机下提高产品的利润,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似乎也不难做到。这是将来挂吊针涨价的原因之一。

 

“门禁输”后,一类患者,受长期以来对输液形成的依赖惯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依然会视挂吊针为治疗的首选。即使达不到输液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也难以拒绝患者的强烈要求,只能为其办理住院手续。另一类遵循不输液原则的患者,如果口服药吃了好几天,症状没有明显好转,最终还是要选择输液治疗的话,也是需要住院的。那么,大量原来门诊的输液患者转向住院部,在住院部接收能力没扩容的前提下,床位,必将成为稀缺资源,供求关系决定其价值,届时床位费很有可能会被炒高,就像现在的专家号被黄牛操纵一样,难以控制。显而易见,住院费和可能会被炒高的床位费,将是挂吊针涨价的另外一个原因。

 

除此之外,“门诊禁止输液”后,一方面出于职业本能,医生对患者的症状判断将更加谨慎;同时,禁止输液还会对医生的收入造成一定影响,其中缘由大家都懂。所以于公于私,医生肯定将会开大量检查化验单。检查费用上升了,口服药的量也不会太小——平衡“药占比”嘛。患者进了医院,首先开一堆化验,然后是一堆口服药,如果痊愈还好;假如花了更多的钱、吃了一堆药、被病痛折磨好几天依然不见好转,积怨迸发的结果可想而知——本来就一团乱麻的医患关系会更糟糕。一刀切掉门诊输液,造成最严重的影响非“误诊”莫属,吃了几天药,病情反倒越来越重,尽管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也不容忽视。

 

过度的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会造成隐性并且严重的医疗伤害。甚至于对民族基因造成潜移默化的改变。所以,对于门诊禁止输液、杜绝滥用抗生素的政令,想必大多数人是认可并支持的。即使是矫枉过正,也必须承认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这一件于患者而言的好事,在一定时期内,无论如何都会造成患者开支的增加——这对于病号来说,可不算是好事,对于志在降低患者支出的新医改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好的结果。这种矛盾的现象,显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制约、牵一发动全身的自然规律;显示了医改政策在平衡药价、检查、医生之间关系时的摇摆;显示了近20年间对过度输液、抗生素滥用的放任,如今苦涩为其买单的因果关系。如果,这一时的苦涩,能为以后的政策制定起到一点启示作用的话,也还是值得的。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