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是“再崛起”

 

当下,国内外有关“中国崛起”话题的讨论越来越热闹,作者却认为对现状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中国经济“再崛起”。作者还提醒国人,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崛起的薄弱环节。 
为什么说是“再崛起” 

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我在这里所讲的,也许和大家平时在报刊上读到的绝大多数评论不一样。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奥戴德·申卡尔在他新出版的一本书中论道:“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分水岭,我将这一事件比作美国在19世纪后期的崛起。”来自国际上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5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8.6%。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这是惟一的大经济实体——亚洲的几个小经济实体在20世纪中后期也有过类似表现——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这样持续的高水平上。 

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和国内的学术界和传媒界已有多种评价,最常用的说法就是“中国的崛起”。但我认为,把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定义为中国经济的“再崛起”要更加准确。因为直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中国的经济总量都大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 

如果仅仅以工业产出在全世界工业产出中所占的分量来比较,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工业产出占全世界的19.7%,而当时的美国只占7.2%。 

局限于经济的“再崛起”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的再崛起只是经济上的再崛起,而非全面的再崛起。中国在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不仅给世界提供最多的产品,同时也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软实力要素: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体系乃至科学、文化、艺术和语言。譬如说唐代,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达到顶峰时期的朝代之一。在西方比较历史学大师们看来,唐代中国“建成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的制度;它们不仅成了唐代的标记,在许多方面继续深深地影响了直至20世纪的中国文明,并且为受中国深刻影响的东亚新兴诸国——日本、朝鲜和越南——提供了基本制度的样板”。 

从近代直到今天的中国,无论在经济上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都还远远没达到中国历史上曾达到的高度,不具有那一时代的文明影响力,所以当今中国的再崛起,还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薄弱环节也暴露出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警惕严重依赖外来技术 

最近几年,美国政界和商界的一些高层人士,对中国在世界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特别是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个趋势,表示非常担忧。 

然而,国际上近来一些冷静的比较研究表明,这种担忧的根据很不充足。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中国现在的高科技和工业产品的出口,主要不是由中国的本土公司而是由在华的外资公司主导。 

第二,中国的本土工业公司在产品设计、产品最重要的部件、最重要的制造设备方面,严重依赖于从美国、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进口。 
第三,中国的本土公司到现在为止,仍然采取很少的措施来吸收它们从国外买进来的那些比较高等的科技,并且缺少有效的途径将那些买进来的技术吸收并传播到中国的本土产业界。这些都使得中国的本土公司在可以展望的近期、中期内,很难变成对西方国家及它们的企业在技术上的有力挑战对手。 

中国技术上的对外依赖性,限制了中国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对高科技的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进行挑战的先进工业强国的前景。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上的差距,表现为前者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依赖外来技术,特别是中国本土企业的研究投入很低,出现了技术上“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循环局面。 

中国大陆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用来购买软技术方面的资金通常不超过10%,90%的钱通常是购买硬件设备。 

贫弱的财富创造机制 

对国际投资作长期跟踪分析的专家们指出,贫弱的财富创造机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薄弱环节。在过去的25年里,虽然中国的GDP以年均8.6%的速度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香港恒生指数表明,1993~2003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它们属于中国内地最好的和相当好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仅为24%。而同一期间,根据道琼斯指数,美国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为188%。不要忘记,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3%,是中国增长率的1/3。 

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深层原因是中国长期保持了资源配置的系统性的低效;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固定资产领域的投资力度造成的。这种资源配置的低效最后主要体现在国家银行的坏账率上。 

正是因为中国经济一方面保持着那么高的增长速度,同时又表现为那么严重的低效性,也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素质”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数量”,所以你在全世界的报纸杂志上,能够读到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完全不同的推测和预言。而且,即便是纯粹从“数量”尺度上比较地看,中国的经济增长幅度也不是那么的令人陶醉——任何增长值被人口一除,就凸显出中国社会财富的薄弱基础。 

战略性资源的对外依赖 

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还体现在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对外依赖方面。在1990~2004年期间,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中国每天消费的石油数额与现在美国所消费的数额大致相当。而迄今已经查明的中国本土的石油储藏量,按照目前的开采量大概还能用14年。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对外依赖是和这些资源的严重消耗和浪费连在一起的。按照中国行业内的测算,2003年,中国每单位GDP的产出所消耗的能源几乎是日本的10倍,美国的5倍,加拿大的3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