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孙忠实(中国医院协会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专家组专家,海军总医院原药剂科主任 教授) 降压药吃了不少,怎么不管用? 吃这个降压药要注意什么? 既有糖尿病也有高血压,血压要控制到多少才算达标? 这个降压药吃了咳嗽,能不能给我换一种? 我看隔壁老王吃那个药挺好的,我能吃吗? 一提高血压用药,大家一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小编摘取了最常问见的22个问题,邀请专家予以解答,(悄悄告诉大家,别被专有名词吓唬住了哟!其实这些药物是控制血压最常见的药物了!)
1、什么是高血压病?
过去认为,当血压的收缩压(高压)≥140mmHg、舒张压(低压)≥90 mmHg,就是高血压病。如今看来这一概念存在很多偏颇之处,专家们一致认为:高血压病是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下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可以导致心脏、心血管功能与结构发生改变的疾病。 概念上的两个细微变化,更加强调了高血压是动态变化的,为临床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首先既然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那么,预防高血压也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其次,机体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不仅包括血压的不断变化,也包括心、脑、肾、血管等各方面的组织器官都在变化,并且互为因果。
2、高血压病的危害
与糖尿病类似,高血压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在于各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等,其次对机体重要器官的危害也很大,如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硬化等等。
3、如何判定是否患有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的诊断只能是在血压高出正常范围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但血压的测量要符合3个条件:第一,分别测3次血压;第二,3次测量血压不能是同一天;第三,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 mmHg。 需要说明的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诊断有了最新标准,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 mmHg。如果像以前的概念,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小于140mmHg时,则心、脑、肾的血液灌注都将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4、如何判断所吃的抗高血压药是适合自己的?
判断所用抗高血压药是否适合自己,一般需要3~6个月考验期,不要急于求成。评判的标准需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是能不能把血压降下来;其次为是否影响了生活质量。有些男性用了某些药后,血压的确下降了,但却出现了一些身体的变化(如阳痿),这就不是适合的抗高血压药,诸如此类的现象还有很多,如水肿、咳嗽、头晕头痛、内分泌的改变等。
5、轻度高血压是否仍需用药治疗?
原则上只有血压超过160/90mmHg时,才采用药物治疗的模式。当血压在140mmHg和160mmHg之间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就可以调节,包括合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量,坚持走路、骑车等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心态平衡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吃了抗高血压药,也要注意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否则会使药效大打折扣。
6、吃降压药能不能“见好就收”?
不能。因为这样会造成血压的波动,而血压24小时波动过大是造成高血压合并症死亡率增加的直接原因。所以必须长期坚持用药,不能吃吃停停,也不能见好就收。 一个降压药的事例足以说明降压药“时停时服”的危害。上世纪70年代发明的一个药物叫“硝苯地平”,那时为短效制剂,大约用了十年后,与同样是硝苯地平的长效制剂对比发现:从长期疗效角度看,短效硝苯地平的死亡率比对照组的安慰剂还高,同样的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就在于血压的波动。在吃药后血压会下降,但短效制剂作用维持时间短,在两次用药之间血压就会再度上升,如此反反复复,极其危险。
7、什么是联合用药“10的法则”?
总体上讲,单纯用某一个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血压,相对较困难,因为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有很多,单纯一个药降压,只能针对某一个因素。所以,近年来,临床上提倡联合用药来降低血压。 在联合用药中有个“10的法则”,足以说明联合用药的优势,即当用一个抗高血压疗效不理想时,再加一个降压药,就可以再降低10mmHg的血压,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多用一种药,则还可降低10mmHg的血压。在个别固定组合的联合用药品种中,最多可由6个药组成。
8、β-受体阻滞剂有何特点?
该类药中哪个药临床疗效更好? β-受体阻滞剂应用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在抗高血压用药上也有较重要的地位,它有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液中肾素量、降低交感神经中枢兴奋等作用,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β-受体阻滞剂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功能衰竭的患者。但是它可影响脂肪和糖的代谢,血脂异常、糖尿病的人不宜用,尤其是糖尿病的患者。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它可加重哮喘,所以哮喘的人更应禁用,而临床中个别医生都会忽略这一问题。 β-受体阻滞剂类药品有很多,目前应用最广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和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是心脏选择性的β阻滞剂;而卡维地洛的作用很全面,也就是说它既有α阻滞作用,又有β阻滞作用,还有抗氧化作用和扩张心血管的作用,高血压伴心功能衰竭的人用它会更好,所以也有人把卡维地洛称为β-受体阻滞剂之星。
9、联合用药降压时,谁和谁一起降压效果更好?
高血压联合用药有两种组合模式,一个是临时组合,是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情况,临时选配几种药而成,它更趋向个体化、剂量调整起来也很方便,更为灵活,弹性高,适应性强。 另一种是固定组合,是厂家已经做好的复方制剂,它不仅降压效果好,还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价格相对也更便宜。 固定组合已成为高血压用药的新潮流,分别是同类组合与异类组合。同类组合为不同类别的抗高血压药组合在一起,最佳的组合是钙通道阻滞剂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合的药物。 异类组合则是抗高血压药与相关类药物的组合,最新的组合为钙通道阻滞剂与调血脂的他汀类药物的组合,因为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忽视的是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协同作用时,往往会造成“火上浇油”之势,鉴于这个原因才进行这类组合。
10、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有哪些优势?
钙通道阻滞剂,也称钙拮抗剂。近几年来,它已经上升为高血压患者的一线用药,成为基础降压药,目前应用量在世界第一位,也可说是抗高血压药的“头等红人”。临床上该类药有很多,如药名中带有“地平”二字的药物。 降压优势:① 降压疗效确切 ;②降压外的作用突出;③对脂肪、糖、电解质的代谢,没有大影响; ④没有绝对的用药禁忌症,也就是任何人都可应用; ⑤用药安全性高。 说明: 降压外作用即除降压以外对机体有益的作用,包括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
11、睡前能不能吃降压药? 不能一概而论。
或许你曾听说过晚上最好不要吃降压药的说法,因为夜间血压本来就低,心脑等器官血压的灌注量本身就少,若此时吃降压药,血液灌注会更少,很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 但这对非杓型节律血压的人并不适用,这类患者睡前必须吃抗高血压药,因为这类人晨起时的血压也会更高(对晨间血压升高的现象,医学上称其为晨峰高血压),这也是发生心梗、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也许你曾听到周围有人说凌晨亲友去世的遗憾,与之关系匪浅。 特别提示: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到医院做下血压监测,弄清楚自己是不是非杓型后再进行个性化用药。
12、怎样早期发现高血压病?
及早发现最佳的途径就是定期血压测量,每年最少要进行4~6次不定期检测,即便家中没有血压计,很多药店都可免费测量血压。 高血压病是越早发现越早控制,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越少。很多原发性高血压者,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偶然的检查血压后才被发现,所以定期监测血压很重要。而有些人发生高血压后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慌、胸闷、无力、视物模糊、颈项剧痛、头皮麻木、尿少、浮肿等症状时,可以先测量一下血压,以便排查疾患。
13、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什么好处?
该类药简称为ATR拮抗剂,市场上销售的沙坦类药均是。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一样,单纯从理论上讲,应该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好,但临床发现其效果却并非如此,其降压效果较弱。但它的益处也很突出,可使咳嗽的现象大大降低。临床上,也常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起来应用。
14、首次应用抗高血压药,为什么要从小剂量开始?
在首次服用某种抗高血压药物时,由于机体一时不适应,可诱发心慌、头晕目眩、晕厥等现象,这是药物首剂效应,一些α-受体阻滞剂可出现该现象。虽然这仅仅是个别患者的个别现象,但仍需要加以警惕,在首次用药时,可从小剂量开始,如服用常规剂量的1/3或1/2,待下次用药时再恢复成常规剂量。
1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何特点,哪些人不宜用?
该类药物在上世纪80~90年代红极一时,很多药物名称中带“普利”两字的药都是该类药物。它有3个优势:①降压作用确切;②降压外作用确切,如抗氧化,对血脂、血糖等没有坏的影响;③可改善肾功能,对肾脏很有利,适合高血压合并肾功能异常者应用。 但它也有4个弱点:①10 〜20%的人,用该药后会有咳嗽反应,而且以夜间为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②可引起血管性水肿;③妊娠女性禁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已经宣布该类药物为妊娠禁忌用药(由C级改为D级);④可引起血钾升高,这与利尿剂可使血钾降低恰好相反。
16、哪种降压药最好,吃了就痊愈?
高血压可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一旦患上高血压需终生服药控制。因此,很多人在心理上,总希望有一种吃了就管用的药,但世上哪有这样的“神药”,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抗高血压都属于处方药,对于刚刚获悉有血压高的人,一定先到医院请医生确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比如,老年人且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人,适合选的抗高血压药为钙通道阻滞剂;如果是高血压情况比较严重,超过160~170mmHg时,需要直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使用;如果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更适合于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等药物降压;但如果高血压合并劳力型心绞痛的人,则更适合选β受体阻滞剂类等药物降压。 特别提示: 每个人的个体的情况不同,千万不能道听途说用药,别人用得好的药物,未必适合自己。
17、利尿剂为何用得比原来少了,它有哪些问题?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螺内酯等)成为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主力军,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噻嗪类的药物,以前也把它定为抗高血压用药一线药,几乎每个高血压患者都用过。但近年来它的“老大”地位被钙通道阻滞剂抢走了,这是因为在临床上发现,它不但降压作用较弱,且不良反应也较多,如对电解质的影响较大,致使很多人用利尿剂时都需要补钾。此外,还可以引起血糖升高、水肿等不良反应。 特别说明: 高血压伴痛风的患者,不应用利尿剂来降压,该类药物可抑制尿酸排泄。
18、血压节律怎么变化,什么是“杓型血压”?
一般正常生理情况下,为了休息的需要,人体血压24小时之内是有一定节律波动的。一般早6:00~8:00和下午14:00~15:00为高峰期,而中午12:00~13:00及半夜1:00~2:00为低谷期,而半夜的低谷期也是24小时之内血压的最低点。 把这种24小时血压的变化连接成曲线,因其有血压白昼升高、夜间降低的特征,曲线看起来很像一把汤勺,因此,医学上称之为杓型血压。 但因为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血压夜间并不是下降的。根据节律曲线的变化特点,有杓型和非杓型等区分。杓型,夜间血压比白昼血压低,变化明显;而非杓型,夜间血压与白昼血压变化不大,或者比白昼低但也低不了多少,这一类型的危险性相当高,这也是心梗、脑卒中事件凌晨多发的因素。
19、抗高血压药维持血压在何种水平算理想?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怎样降压都要平稳控制血压。而理想血压的控制,不同的人群应分别对待。若是普通的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血压都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对于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在160/90mmHg以下就可以了;如果是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控制应更低一些,一般要求在130/80mmHg以下更佳。 若高血压患者合并缺血性中风且在急性期时,除非血压特别高或用了溶栓药,其他均应停用抗高血压药,一旦病情稳定则仍需恢复用药,平稳控制血压。
20、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何特点,用药需注意什么?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有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也就是高压超过正常值,而低压在正常值范畴)、血压24小时波动大、高血压并发症较多且危险性大等特点。 由于老年人患病较多,同时服药品也较多,故在用药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我们生活中说的“相生”、“相克”现象,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很严重,甚至有致死的情况。因此,在需要几种药一起吃时,一定要事先咨询相关专业的医生及执业药师,避免发生危险影响健康。
21、哪些常用药,高血压者应慎服? ·
伪麻黄碱,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伪麻黄碱,高血压患者选药时尽量避免选含有它的感冒药,因为它可使血压缓慢而持久地升高。 · 阿司匹林(高剂量)、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可使血压明显升高。 · 滴鼻净(苯甲唑啉)等滴鼻剂,它属于拟交感神经胺类药物,高血压患者应用有一定危险性。 · 长期服用人参或西洋参会使血压升高;甘草、麻黄等也能使血压升高。
22、除上述抗高血压药外,能降血压的药还有哪些? ·
哌唑嗪 为选择性突触后α1受体阻滞剂,原来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现在基本上不用于治疗高血压,而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
· 肼屈嗪 也叫肼苯哒嗪,降压作用也不错,适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
· 可乐定、α-甲基多巴等作用于中枢的降压药,因其口服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也已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