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1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罗浮山百草油再次成为焦点,引来众多市民追捧。罗浮山百草油因蕴藏的中医药文化魅力和功效被广大群众熟悉。连续七届亮相“文博会”,它届届是“明星”。
罗浮山百草油如何炼成?有何中医药文化魅力?2011年,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古老而独特的制作技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去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今年9月,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在罗浮山举行……中医药文化关注度持续升温。日前,记者前往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采访。
追根溯源
百草油制作技艺可追溯至1600年前
罗浮山百草油具有驱风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在当地是家居、旅行必备品。但其制作技艺颇有几分神秘,大家了解不多。
当天,记者来到罗浮山国药时,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陈新泉正在罗浮山参加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筹备会议,另一位传承人廖志钟正在新建成的中药提取车间忙碌着。
根据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通过师徒相传,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人为罗浮山国药执行董事陈新泉和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廖志钟。
据廖志钟介绍,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史书记载,1600多年前,葛洪在罗浮山朱明洞建南庵,采药、炼丹、著书立说,熬炼出“百草药油”,医治风寒肿毒等岭南民间常见疾患,成为罗浮山一宝,当地民间有“昔日神农尝百草,今朝始得百草油”的说法。这是罗浮山百草油的最初起源。
葛洪的百草油处方研制出来后,千百年来都是由罗浮山上的道士师师相传、口口相传,一代一代秘密传承。不过,那时百草油的制作技艺还不稳定。
到了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陈伯辉以葛洪的百草油处方为根本,利用罗浮山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整理加工,取其精华,历经20年,通过反复试验和无数次修改,最终炼就了药性平和、质量相对稳定、内服外用俱佳的“百草油”。
《广东省志·宗教志》上记载:“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创制百草油。”这是罗浮山国药将“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把陈伯辉确定为传承谱系第一代传承人的重要依据。
技艺揭秘
由68味中草药11种植物精油配制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小小一瓶的百草油,以葫芦造型的玻璃瓶包装,既好看,又实用。
“一瓶小小的药油看似简单,但炼制起来却很繁杂,”廖志钟说,罗浮山百草油一直采用传统的炼制方法,由68味中草药精炼提取的百草精和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制作工序多达72道。“由于以传统的炼制技艺为基础,所以它的制备工序远比单纯调制的技艺繁杂,这也是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独特处。”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从药材原料准备、植物精油的制作和储备、百草精的制作和储备、配制到最后的灌装和包装都很讲究。就植物精油的制作和储备而言,植物精油需经过反复蒸馏、加碳脱色、冷冻等步骤,共计50多道。
“现在罗浮山百草油的炼制,就更不简单了。”廖志钟说,它需要采集百种罗浮山上生长的中草药,经分拣、洗净、晾干、切制等处理后,分别提取精油、炮制。“这在以前都是纯手工操作,炼制精油还得用土灶,大批量生产就很困难。”
罗浮山百草油处方和技艺由罗浮山道士代代相传至20世纪初期,后因战乱流落民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罗浮山制药厂(罗浮山国药前身)叶国经收集整理,实现了批量生产。
其后,陈新泉、廖志钟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研究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使得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如今,罗浮山国药已建成广东最大规模、设备最先进的中药提取车间。“调好各项参数,机器就可以精确运转。”廖志钟说,“这相比以前的柴火、土灶锅炉炼制,高效了许多。”
工人在车间分拣罗浮山百草油。 本报记者王建桥 摄
药材揭秘
百草油所需百草多数出自罗浮山
“掌握了制作工序,了解了药材,也不一定能炼成罗浮山百草油。”廖志钟说,罗浮山百草油所需的“百草”,大部分出自罗浮山。
据了解,在陈伯辉之后,一些原来在罗浮山修行的道士流落到南洋,他们手中也掌握着炼制百草油的方子,亦试图在当地“按图索骥”采集药物制作百草油。他们依葫芦画瓢地进行百草油炼制,几经周折,却发现制成品无论色香味效都与原产于罗浮山的百草油相差甚远,无论怎么调整,始终无法达到正宗罗浮山百草油原有的品质。
原来,药材环境和地理因素也是罗浮山百草油的成因之一。“这与国家地理标志的认证是相通的。”廖志钟说,罗浮山生态优越,常年云雾缭绕、冬暖夏凉,孕育了1200多种中草药,特殊的环境培育了不一般的药材。依托罗浮山环境,罗浮山百草油可谓“仙气凝就”。
发展传承
建设中医药孵化器带动产业发展
2011年,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凭借其传统、独特之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对唤起大家对这一古老技艺的重视有着重大意义。”陈新泉说。
去年,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陈新泉说,这是世界对中医药文化的极大认可。“罗浮山百草油目前还以内销为主,随着中医药文化影响的不断加大,走出国门并不遥远。”
今年9月,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在罗浮山召开。罗浮山百草油作为当地最具代表的中医药产品,将成为一大亮点。
如何借势发展?陈新泉介绍,为迎接中医科学大会的召开,罗浮山国药将在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打造一条悬壶百草长廊。“悬壶济世”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葫”也是罗浮山百草油的包装瓶。悬壶百草廊以传统葫芦为题材,通过传统木雕雕刻手法演绎百变葫芦这一主题;雕刻的设计还将体现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体现多种草药炼制特征。
陈新泉表示,接下来,罗浮山国药人还将进一步以弘扬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传承和发扬罗浮山地区岭南中医药文化、道教文化、葛洪文化,包括拟与当地政府部门、罗浮山景区合作,利用罗浮山的宗教文化、中医药文化、自然资源等,建造“葛洪文化、新洞天药市”综合展示区;建设一个集文化宣传、观光旅游、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基地——— 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博物馆;开辟“罗浮山百草园”博览区,用以介绍和展示“千年药山”罗浮山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打造一个中医药产业的孵化器,辐射带动博罗县的中医药产业发展。
◎传承人故事
陈新泉:青少年起便钟情制药事业
陈新泉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自青少年起便钟情于制药事业。与百草油结缘,献身中医药事业则在进入罗浮山制药厂后。
在他读高中时,罗浮山制药厂迅速发展壮大的消息常常见诸报端,“赤脚医生”叶国经创办罗浮山制药厂的事迹,让他很是敬佩。抗战时期,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陈玉泉为保护百草油处方和炼制方法,惨遭日本鬼子杀害。这一代代传承人的故事,让他铭记在心。
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医药事业,考入梅县卫生学校药剂专业,毕业后考入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理论知识。
1983年,他进入罗浮山制药厂,先后在技术员、质检员等岗位工作。他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虚心、认真地向第五代传承人叶国经学习,熟悉和掌握了罗浮山百草油的处方和制作技艺。2000年,罗浮山制药厂改制,更名为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陈新泉担任过总经理、董事长,现任公司执行董事,为罗浮山国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为传承和发展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作出很大贡献。
廖志钟:嗅着罗浮山百草油药香长大
“我是嗅着罗浮山百草油的药香长大的。”同为第六代传承人的廖志钟,自小便与罗浮山百草油结缘。
廖志钟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博罗县长宁镇人。他的父亲是罗浮山制药厂的早期职工。他经常到厂区玩耍,也经常跟着工人上山采药。
正是这种渊源,让廖志钟与制药事业结下不解之缘。高中毕业后,他先后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 (当年的广州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学习,系统地掌握了中药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他回到罗浮山制药厂工作。
由于工作刻苦,又有着系统的医药知识,进入罗浮山制药厂不久,他便得到重用,很快掌握了罗浮山百草油处方、制作技艺。他先后任职公司多个管理岗位,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技术管理经验,成为罗浮山国药总工程师。
◎对话传承人
中医科学大会助推百草油发展
记者:作为传承人,你们觉得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哪里?
传承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与岭南医学的发展完全吻合,见证和承载了广东医药的起源、发展和创新,是广东医药的代表,是岭南医药文化的承载者和见证者。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同时,我们也深感身上责任重大,将尽最大努力将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传承发扬光大。
记者: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现在的传承和保护情况如何?
传承人:罗浮山百草油的关键制作技艺主要掌握在传承人手中。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自然环境的破坏,酸雨、药材资源过度利用等,金线风等罗浮山地道药材资源短缺。目前,博罗县已采取封山育林等多种措施,对罗浮山进行生态保护,保护原材料的生态环境。同时,传统中医药文化和制作技艺面临着西方医学和西医科学技术思维的冲击,需要我们不断发展、创新。
记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以及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在罗浮山召开,对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传承人: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世界对中医药文化的肯定。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将在罗浮山召开,罗浮山将成为焦点。罗浮山百草油作为本地中医药品牌,将有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将让更多的专家学者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罗浮山百草油,这有利于打响罗浮山百草油品牌。
◎申遗之路
2008年,被惠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年底,入选“岭南中药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江时报 05-23 08:59
本报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