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ebner现象又称为同形反应,由德国皮肤病学家Heinrich Koebner 医生于1872年提出,他发现有些银屑病患者「未受累的皮肤」在受到外伤后可发生新的银屑病损害,这些损害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原有损害相似。
图1 一例18岁男性银屑病患者在文身处出现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伴银白色脱屑
除了银屑病以外,后来陆续在许多皮肤病中观察到了Koebner现象,这些疾病的分属不同的类型和性质,如血管性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非感染性疱病、遗传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皮肤肿瘤等,包括:白癜风、扁平苔藓、光泽苔癣、毛发红糠疹、持久性隆起红斑、白塞病、坏疽性脓皮病、过敏性紫癜、大疱性类疱疮(BP)、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多形红斑、Sweet综合征、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色素性荨麻疹、米贝利汗孔角化症、角化棘皮瘤、发疹性黄瘤、结节病、局限性硬皮病、蕈样肉芽肿等(见图2~6)。
图2 一例57岁蕈样肉芽肿患者治疗缓解后6个月出现局限于腰带摩擦部位的终末期损害
图3 一例54岁女性患者腰带摩擦部位条状分布的紫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斑块,病理证实为扁平苔藓
图4 一例60岁女性过敏性紫癜患者双下肢的Koebner现象
图5 一例56岁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小腿伸侧对称分布的红色斑块、丘疹和脓疱,脓疱呈半环状外观,周围绕以红斑,病理证实为脓疱型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病(上);右股部的线状红斑和多发性丘疹、脓疱,提示Koebner现象(下)
一 深部Koebner现象
深部Koebner现象由Buckley等于1959年首次提出,他们观察到一例52岁男性银屑病患者在手指外伤后2年出现患指多发性指骨末端肢端骨质溶解,提出了深部Koebner现象的概念,用于描述在银屑病患者中,外伤或身体应激诱发银屑病关节炎的现象。
二 假性Koebner现象
在假性Koebner现象时,新发的损害与感染性病原体在外伤部位定植、播散有关,如在扁平疣(见图7)、寻常疣、鲍温样丘疹病中,人乳头瘤病毒在外伤部位定植产生的假性Koebner现象;在传染性软疣中软疣病毒在搔抓、摩擦部位播散产生的假性Koebner现象;在卡波西肉瘤中,推测人疱疹病毒8(HHV8)在反复受压、手术切口、昆虫叮咬、静脉穿刺部位播散产生的Koebner现象。
图6 一例35岁女性患者在使用眉线后发生了左眉处线状排列的多发性肤色至紫色扁平丘疹,右图示如何使用眉线修眉
三 反向Koebner现象
反向Koebner现象,又称为Renbok现象,最初发现在合并银屑病与斑秃的患者中,银屑病斑块不受斑秃累及,毛发生长正常(见图8~10),后来发现鲜红斑痣(见图7)和先天性黑素细胞痣上也不会发生斑秃。
图7 一例23岁女性银屑病患者头皮出现一块直径3 cm大小的脱发斑,在邻近斑秃处见增厚的银屑病样斑块,但两种皮损分界清楚(a);斑秃脱发斑内也有银屑病斑块,上面有正常终毛生长
图8 一例33岁男性患者合并普秃与斑块型银屑病,双肘伸侧银屑病斑块处可见正常终毛生长,而周围非银屑病区域则无毛
图9 一例30岁男性普秃患者眉毛和睫毛均脱落(左),但患者左侧右面部的鲜红斑痣损害上终毛生长正常(右)
四 远处反向Koebner现象
远处反向Koebner反应,Malakar医生报告了自体皮肤移植部位远处的白癜风斑片自发性消退现象,将其命名为远处反向Koebner现象(Remote reverse Koebner phenomenon),Naveen医生发现环状肉芽肿也存在远处反向Koebner现象(见图11)。
图10 一例66岁全身无症状丘疹伴增多5年,查体见散在0.5~1.0cm大小的多发性丘疹,躯干部环钻活检证实泛发性环状肉芽肿,患者4周后复诊时全身皮疹完全消失,图示左前臂皮损变化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Koebner 医生观察到银屑病患者中发生的同形反应以后,已在许多疾病中观察到了Koebner现象,并将许多独特的现象命名为特殊类型的Koebner现象,如反向Koebner现象或远处反向Koebner现象。
临床医生应了解这些颇具特征性的Koebner现象,它有助于:(1)鉴别诊断,并非所有皮肤病均有Koebner现象;(2)警告患者避免外伤如搔抓摩擦,降低疾病播散的可能;(3)利用远处反向Koebner现象治疗疾病,如在临床上发现环状肉芽肿患者接受活检、冷冻、甚至针刺后可诱导所有损害消退。
声明:文章和图片由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温馨提示】:与您共同成长,让我们一起踏上付出之路,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直接转发给朋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