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这个药,是个行气消食药,在清代以前还没有不得与人参同用的记载。
第一次提出来的,是清代一个叫陈士铎的人,他在医书里写:“莱菔子最解人参”不知道后来是谁看见这句话,就给传出去,逐渐形成莱菔子忌人参的说法。
追根溯源回去看看陈士铎的原话,就会发现,“莱菔子最解人参”这句话并非陈士铎原意,这完全是断章取义的谣言。
原话是什么呢,我附在下面
或疑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之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
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服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反得消喘消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
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用人参而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补。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也,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世人动谓萝卜子解人参,误也。
看完我都要气死了……
人家原意明明是,莱菔子一能行气防人参壅滞,二来不会使人参补力皆失,真不明白后来,是如何传成了“莱菔子忌人参”?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人提出“人参恶莱菔子”,却又说“莱菔子得人参,其功更神”,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这该如何理解?
其实,人参补气,古时常用于急救气绝欲脱之人,莱菔子作为行气药,大家都知道行气都会稍许耗气,所以用人参急救时,加莱菔子这种行气药,会耽误急救,所以说“人参恶莱菔子”。
莱菔子能消食,用到莱菔子的时候,说明这个人积食,就是脾胃消化不动了,人参补气,能给脾胃充电,所以用莱菔子消食时加点人参,能提高效率,所以“莱菔子得人参,其功更神”。
有人也专门实验研究,莱菔子配人参,一不会有毒副作用,二不会削弱人参。这样,理论和实际一结合,就解释通了人参根本不忌莱菔子。
来源:苏叶猫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