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药之师
导语:“2017药品将涨价20%~35%”、“药品涨价已成定局”……春节前后,类似的说法越来越在业内流传开来
以上说法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在年关之际上调了出厂价格,意味着2017年的药品市场上涨价会是重要旋律;二是相比往年,2017年的药品价格上涨幅度较高,也正因此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和争议。
那么本轮涨价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药品在涨价?药价上涨能否得到认可,达成共识、平稳过渡呢?
药品为什么会涨价??
一,国家公布“限载令”,物流费用上涨!
二,国家税务“营改增”,原来合理避税己非法,正规企业不得不将税收加入成本,营业税3%上调至17%!
三,所有物价上涨,人工成本必将上调,否则工费不够生活费,预计上涨10%!
四,环保核查严,纸箱已上涨80%!
五,2017年后,个人银行卡分类,个人所得税也将调控!
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七,销售成本上升导致涨价!
八,所有原材料上涨达15%!
九,新版GMP导致药品价格上涨。
结论:2017年,成本涨价达20%~35%!
谁在涨价?
最引人注目的涨价案例当然是阿胶。东阿阿胶经历了多轮提价,自2016年11月出厂价上调14%后,春节后又将启动新一轮提价,零售价将从2300元左右提升至2700余元。福胶、同仁堂阿胶等也会随之跟进调整价格。
如果说自我定位为“药中茅台”的东阿阿胶有其特殊性,那么2017年涨价的药品范围确确实实涵盖了大量品种。据调查,涨价的既有中药饮片、中成药,也有许多老药、普药、低价药,如诺氟沙星胶囊、牛黄解毒片、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头孢等常用药。其中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价格上涨,源自于2016年开始的中药材价格的整体上涨,一扫2013年以来的价格低迷态势。数据显示,2016年一些中药材品种的价格已经翻倍,例如三七、五味子、党参等,此外桔梗、川芎、白术等品种涨价幅度较大,包括很多小品种药材的价格也在大幅上调,从而引发了下游中药饮片、中成药的涨价潮。
化学药方面,同样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导致生产商纷纷提高出厂价格。例如硫氰酸红霉素的价格从前期的270~280元/kg提高到310~315元/kg后,下游红霉素厂家不得不上调价格,如阿奇霉素报价690元/kg、克拉霉素报价1150元/kg、罗红霉素报价550元/kg。
“厂家的说法大多是原材料涨价了,供货价也要涨,比如蒲公英颗粒,厂家发函说原材料涨价,所以今年供货价要涨20%。”不少老药、常用药的涨价幅度较大,以心血管系统用药为例,曾一度引发热议的地高辛,其供货价从2元多涨了10多倍到25元,此外如消心痛、硝苯地平、普罗帕酮等老药,则从一两块钱翻倍涨到了4、5元。谷维素、维生素B1、B2等价格也都在大幅上涨,从原来的1块多钱上涨到了3~5元。
涨价是否合理取决于上下游能否达成共识
多家医药生产企业、渠道商、零售药店……药品供应链上下游对于2017年的药价上涨已经基本形成共识,认为药品涨价趋势不可避免,只要是行业性涨价而不是个别厂家单独行动,零售药店与消费者大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与厂家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了大家的压力,GMP、飞检、生产成本提高等,企业都感受到了政策的收紧趋势。”金百合药店联盟秘书长曹迁说,“现在的态势就像温水煮青蛙,有些企业先提价了,有些企业还在撑着,那些大药企尤其是原料药和成品一体化的企业,压力相对较小一些。但2017年各方面压力肯定要逐步释放出来,反映到价格上。”
“抛开最高零售价限制放开、原材料涨价等原因,药品涨价还和工商合作有关,一些原来负毛利的品牌品种,随着供零合作的加强,逐渐回归到正常的价格上来,所以你看原来药店的价格带多是几块、十几块钱,现在基本以二十几块钱为主,但事实上常规性OTC药品的提价幅度并不大。”
“同行交流时发现,由于各方面成本上升,大量的药品生产企业都在提价。有些企业是出厂价和零售价一起提,有些企业是先提出厂价,消化后再提零售价。”
对于17年药品价格的上调,大家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就算你接受了涨价,可能还会面对断货的困扰。理由如下:
一:环保令的出台落地,相信大家对石家庄市因环保问题关停石药、华北制药等行业内知名生产企业的新闻还历历在目。17年,随着环保令的落地,高昂的环保成本下,还会有大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会被关停和暂时停产。
二:原料药的价格上涨和垄断,早在2016年两会上,就有代表提出原料药的垄断是造成药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报道指出,部分原料药一年上涨了数十倍,在此背景下,制药企业如果不涨价,就面临着亏损倒挂。如果跟着涨价,则需要承受渠道、终端、患者及不良媒体的讨伐,丧失花巨资建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之前“地高幸片”涨价事件就是的背后主因,就是原料的垄断和涨价。
三: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核查,12月23日,国食监总局药品评审中心发布《关于对已上市药品生产工艺信息登记模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暗示着国食监总局对药品生产工艺核查要正式开始了。对于生产工艺与申报不一致又不能够完成充分的研究验证的产品,因立即停产。之前,很多中小型甚至大型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私自简化生产流程、私自篡改生产工艺等不合规行为,在国食监总局高强度、高频率的飞检下,肯定会有大批生产企业在本轮生产工艺核查风暴中被暴露出来。
另外:一致性评审、批文申报减缓等因素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的上市进程。2016年,是药品行业的多事之秋,2017年,药品涨价已经成为共识,保障目前上市产品的正常生产销售才是王道。2017年至2018年,必将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分水岭,让我们拭目以待!
风雨同舟、携手共进,总有名扬在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