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康】好评!四季“养生年历”速速收藏

来源:生命时报(ID: LT0385)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开始上升,人的肝气也变得旺盛,这一季的养生重点一是养肝,二是养阳。





吃甜养肝脾



春季肝气旺,吃酸味食物可养肝,但不宜吃太多以免肝气太旺伤脾胃。在吃酸的基础上,佐以甜味食物,如大米、小米、燕麦、山药、南瓜、胡萝卜、白菜等,可养脾胃。




食韭菜温阳



阳气充足可使人体免受疾病的侵袭,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春季宜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例如韭、羊肉、姜、葱、土豆、红茶等。




提肛振阳气



提肛运动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做法:平躺在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鼻子吸气的同时,用力收缩肛门及会阴部,稍停2~5秒钟后放松。可每日做3组,每组30~50次。




防大怒伤肝



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生闷气都易产生“肝火”,引发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中风、神志不清等症状。




慎熬夜伤气



熬夜加班、通宵玩乐会严重耗损气血,直接影响“肝藏血”的功能。“人卧则血归于肝”,按时就寝、睡眠充足是养肝血的最好办法。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以后的养生应以养心为重。






吃苦清心火



苦入心,苦味可清心火、消暑热。夏季如果出现口腔溃疡、口干、心烦易怒等心火旺的表现,可吃适量的苦瓜、芥蓝、芦荟、苦丁等食物,需注意苦味食物性质寒凉,不宜长期食用。




绿豆汤除湿



夏季湿气重,人们容易出现胃口差、腹泻、舌苔白腻等暑湿症状。饮食上可常喝解暑除湿的绿豆汤,以及莲子、冬瓜、赤小豆、绿豆、薏米等健脾除湿的食物。




拍后背养阳



夏季养阳宜“动静结合”,拍打背部经络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做法:站立姿势,全身自然放松,一手拍打颈部及上背部,另一手拍打腰部和下背部,拍打50次,然后左右手换位置再拍打50次。




别贪凉受寒



不少人夏天喜欢吹空调、吃冷饮,这会让寒气在体内积累,出现腹泻、拉肚子等症状。因此夏天要适当忌口。




勿过喜“伤心”



大笑、大喜会引起的血压骤升,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突然发作。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注意控制情绪。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立秋之后阳气开始收敛,肺与秋季相应,秋季养生的重点是养肺。






吃酸防秋燥



立秋后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可以收敛肺气,预防秋燥。




食百合润肺



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因此要多吃润肺的食物,如白萝卜、百合、雪花梨、马蹄果、鲜茅根等,这些食物能减轻口唇干裂、喉鼻干痒和咳嗽等症。




多喝水养阴



根据“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宜养护人体的阴气。水是生命之源,也最能养阴,一般建议每天饮水2500毫升。秋季随身携带一瓶水,能及时补充水分。在水里加点儿蜂蜜,还能起到润燥的效果。




少辛辣护津



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容易消耗人体的津液,加重秋燥的症状,秋季应少吃。




忌悲伤伤肺



人在强烈悲哀时,会出现呼吸频率改变、干咳、气短、音哑等“伤肺”的症状。缓解悲伤情绪,可多吃一些全麦食物、鱼、肉类、黑豆、南瓜子等。





冬季人体阳气潜藏,适合养精蓄锐。立冬之后进补能使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滋养五脏。冬季与人体“肾”相应,冬季养生重在进补、养肾。






药膳补身体



药补不如食补,冬季可以适当选用补身的药膳,如芡实瘦肉汤。芡实100克,瘦猪肉150克。将两者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调味炖熟食用。




泡脚驱寒气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而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因此暖脚在冬日尤为重要。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以30~40℃为宜),有助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搓腰温肾脏



双手握拳,拳眼向内,置于腰带以上,在后腰部位上下搓动36次。这个动作有温肾壮腰、培源固本的功效。




戒急躁防病



冬天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做事急躁会有危险。例如起床太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吃饭太急会伤胃,运动太着急则容易拉伤肌肉。因此,冬季要忌急躁,做事要“慢慢来”。

(文章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