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公布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项目的重大研究成果。项目组专家在过去5年选择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血管病变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脉络学说指导下通络药物的干预效应,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血管病变防治开辟了新的路径。
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张伯礼院士、杨胜利院士、姚新生院士、王琳芳院士、唐希灿院士、于金明院士、吴以岭院士等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李仁涵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主席李振吉教授等领导,以及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的海内外共20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除广州主会场外,大会还在全国设置了400余个分会场,一万五千余名专家学者通过视频收看了会议现况。
“脉络”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早在秦汉时代的医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相关概念。脉络病变既包括脉络自身功能结构损伤,又包括致病因素及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改变,常见疾病如胸痹心痛、中风、心悸等等,涵盖了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及周围血管病变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此次针对脉络末端之孙络,提出脉络学说“营卫交会生化”理论,首次形成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通过对脉络学说的深入研究,973计划项目在理论创新、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就是揭示了通络药物通过保护微血管从而多环节阻抑心血管事件链。
通络干预可以起到保护微血管、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的作用。大量基础实验证实,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通络药物在维持微血管正常生理活动、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从而对危险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斑块内微血管滋生、急性心梗心肌无再流、心梗后心律失常、心梗后心力衰竭等微血管病变均能起到显著干预作用,有效保护及恢复微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多环节阻抑心血管事件链的发生和发展。
通络干预可心、脑、糖异病同治,研究证实通心络有效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促进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减少细胞凋亡,改善内皮细胞自分泌及旁分泌功能,保护心肌灌注单元,有效缩小心梗面积;同时通心络有效增加脑微血管密度,减轻脑水肿,增加脑糖代谢,缩小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通络干预保护有效增加胰岛微血管数量,增加大鼠胰腺血流量,改善胰岛微循环和细胞分泌功能,减轻糖尿病肾病纤维化、改善肾功能,有效实现心脑糖重大疾病异病同治。
采取循证医学这一评价药物疗效最科学、最公正、最可靠的方法,为通络药物防治心脑血管病疗效提供了确凿的临床证据。正是在973计划项目的大量基础及循证医学研究,让医学界对通络药物防治血管病变的优越性达成了一致认同,推动了通络药物进入多个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
专家认为,“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973计划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推动通络药物研究成果及时向临床转化,还使络病研究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的中医学术研究转化新模式,中医理论的创新由临床组方原创来实现,基础研究结果由临床循证研究加以证实,临床研究结果由基础研究数据加以诠释,理论科学价值由临床实验数据加以佐证。将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创新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这几年中医走的路我认为是对的,从药开始,从疗效开始,再研究其机制,对中医的理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如果单纯从中医理论推导药物使用的话,我觉得还不够,应当反过来先证明药物有效、无害,开展中医药临床疗效循证评价。
近年中医药发展迅速,并逐渐被国外医学界认可的原因之一,是中医是从医到医,从大量的经验学,积累一千多年的经验医学,然后通过循证医学证实其疗效。
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
中药现代化研究已经开展了20年,取得了突出成就。去年一系列部委文件出台对中药的整个发展,从法律程序、制度建设上给予了保障。
当前,中医药正面临着重大需求和发展机遇,中药现代化取得了突出成绩。去年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方向。其实,我们在理论上这些年一直有进步,首先是传承,然后在临床、辨证中发展,反过来更好的指导临床。
中医药的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基点在内,需要苦练“内功”,把中医药研究的功课做好。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为引领。科技则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翅膀,翅膀越硬飞得越高、越远。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产生原创性成果,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
吴以岭(中国工程院院士、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医的学术创新并实施转化,我们提出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依靠学术理论的创新通过临床组方原创来实现,基础研究结果通过循证医学研究加以证实,临床研究结果由基础研究数据加以诠释,这样一个创新理论的科学价值才会由临床和实验的大量数据加以佐证。最终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取得8项重大成果:
一是系统构建脉络学说——首次形成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理论,属中医理论重大原创;二是揭示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及神经体液调节相关性;三是创立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形成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新理论;四是实验证实通络药物可对心、脑、肾重大疾病异病同治;五是实验证实通络药物可有效阻抑心血管事件链;六是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通络方药治疗心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疗效确切;七是初步揭示通络药物由“调”致“平”的“系统效应”——源于复方中药的不同药效物质群;八是综合临床与实验数据证实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取得重大突破。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