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时春运返程高峰的到来,又到了一年一度留守儿童和父母分别的时候。看着新闻里的图片,小编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隔绝在城市心门之外,他们干涸的心灵渴望爱的滋养。固守在一方天地之间,他们无助的双眼急需温暖之光。孤独寂寞是儿时玩伴,自卑敏感是永恒标签。他们是时代高速发展下的孤儿,是中国最易受伤的群体之一,他们有一个让人心酸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儿童外出打工,自己留在农村不满16周岁的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6100万,相当于5个儿童中有1个被留守,他们之中有近半数人1年难以见父母一面,有8成以上隔代抚养,还有的要么寄居在亲朋家里,要么寄居学校,甚至有200万儿童长期独居,饱含道不尽的心酸与无奈。此外,我国还有3600多万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流动儿童,他们虽然不是留守儿童却和留守儿童有相同的境遇。
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主要和城市化进程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务工,形成波澜壮阔的“民工潮”。由此诞生了一批劳务输出大省,尤其是安徽、江西、湖南、重庆、江苏和四川六省,有一半以上的儿童都被留守,他们有的还不满5岁。
尽管留守儿童有不乏健康的乐观者,但长期监管教育的缺失下,他们的心中埋下了隐患的种子。有调查指出,中国农村有超过70%的留守儿童,时常有烦躁易怒,孤独自卑等负面情绪,加上隔代教育普遍只问衣食,不问思想,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通常不管不问,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没人骂,渐渐地也就演变了不学无术。
同时,农村落后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关爱,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厌学、逃学、辍学,带着人格缺陷进入社会。而社会教育的匮乏,更加无法保障他们的安全。2014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留守儿童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2015年6月,贵州毕节市留守儿童在家中集体喝农药中毒身亡,类似的惨剧究竟发生多少才是头?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国家曾出台政策,要求外出务工人员不得将16岁以下儿童单独居住,可这顶多算是美好的理想,抛开监管成本不说,即使真的强制执行,势必也会阻碍农村人去城市务工的机会,要是全家人在家带孩子,全家人的吃饭钱谁来赚。说到底,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多数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在城市打拼,加上户籍制度导致人口流动的限制,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也就成了必然。这不是呼吁社会重视就能解决的。
城市高楼鳞次栉比,直插云霄,占领高地,轨道交通长驱直入,肆意横扫中原大地。这趟“和谐号”列车究竟何时才能开向他们的家?
这些纯真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为中国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是付出了牺牲下一代人的培养。小编衷心希望国家加大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要让农民工一代又一代这样下去。
图文来源:网络
用心服务,呵护健康。关注酉阳卫计委宣传,共享健康生活。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