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两会聚焦】怎么让患病的贫困群众不掉队?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的数据,目前我国约7000万贫困人口当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占42.4%。要实现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就不能让这些正遭受疾病和贫穷困扰的人们掉队。那么,健康扶贫攻坚战该怎么打?3月3日,代表、委员就此问题各抒己见。


破解因病致贫
关键在强基层
国政协委员、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陆洪光对记者说:“过去我们医院也做过不少义诊活动,但只能救‘急’,救不了‘穷’。企业的爱心捐助也是好的,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在于,应该培养当地的医护人员,提高基层诊疗能力,让患者及时得到医治和转诊,阻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花销。”

怎样培养基层人才?陆洪光认为,要看诊疗能力,不一定追求高学历。“基层的很多医生,可能就是中专生、大专生,经轮转培训后,只要能开展基本诊疗,就应该培养。在调研中我也发现,这些孩子更愿意留在当地服务,这也有利于减少基层医疗人才流失。”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刘璠说,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健康扶贫应该找准方向,其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至关重要。他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疾病构成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专科医生开展培训,加强当地各层级医生对当地高发、多发疾病的诊治能力。“组织专家巡诊义诊就像四处救火,真正解决问题还要在当地防患于未然

“除政府统一组织的对口帮扶和支援外,还可以更多地借助各医学相关协会、学会的力量,有精力和号召力的医生也可以自行组织公益性的基层培训活动。”刘璠说,政府应当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这些非官方力量持之以恒地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今年特别针对加强贫困县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提出建议。高广生说,政府要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省、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和县级医院的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多点执业服务,完成门诊、手术、会诊、带教指导及健康教育等任务,帮扶指导基层进行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从对贫困人口的
健康教育抓起
“越
贫困的地方,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就越差。”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说,“在一项扶贫行动中,我们曾到西部某省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一位老人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看不见就看不见吧’。失明意味着丧失基本生活能力,不仅自己痛苦,家庭也要承担照料的压力,怎么能‘看不见就看不见’呢?”

瞿佳建议,健康扶贫的关口应该前移,从对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抓起。“告诉人们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知道维护基本公共卫生和定期体检的必要性,让更多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能够在亚临床的状态扼制住疾病的苗头,不要得病了才想起健康。”

此外,要避免老百姓因病返贫,发挥好医疗保障机制的作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口帮扶的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当地通过实施新农合特大病二次补偿、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对肺结核和精神病两类慢性病患者门诊费用实时报销、县财政兜底保障贫困户就医、强化重大疾病免费救治等多种政策措施,齐抓共管,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占总贫困人口的比例由2012年的24.9%下降至2014年年底的16.7%,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建议,在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的同时,国家应重点考虑支持家庭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有限的人群获得基本医疗保障的途径。此外,应参照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方式,探索中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制度,满足其基本医疗需求问题,发展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

 

发挥网络力量
助力精准扶贫
“如
今,健康档案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居民。如何把这些‘死’档案用‘活’,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何氏医学院院长何伟对记者说,运用互联网技术,医疗机构可以建立患者资料库,精准掌握患者自身及所在地区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帮助相关部门精准锁定扶贫对象。

何伟说,受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错时”情况严重,常常是小病拖、大病扛,发展到最后,不是身体器质性损害就是恶性疾病晚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地针对贫困人口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启动疾病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远程教育平台,还可以完善传统帮扶模式,放大高级别医院的帮扶和指导作用。



/健康报记者   孙梦  刘志勇  王潇雨

/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