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大医院合作,让医院成为成都市区(市)县一级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他并未就此止步。
2016年12月8日,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古翔儒一行31人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考察,就上级医院管理植入、学科主任管理、在线在位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及成效进行了深入交流。
早在2014年7月,新都区人民政府和华西医院就签署了深化合作办医协议,确立了打造“城北华西”战略服务品牌的模式。在此有利条件下, 古翔儒认为,与华西医院这样的大医院合作,最看重的还是他们的各种机制。比如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
“傍大树,巧嫁接”是古翔儒由来已久的想法。
早在2011年,新都区人民医院新址建设时,医院就确立了成都市区 (市)县一级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地位。“新建医院门诊综合大楼的楼顶,就设计成可停小型医疗急救直升机的规模。”据介绍,新建医院总投资10亿元,其中医疗器械和设施投资超过1亿多元。
当时,古翔儒已经开始为“未来新医院”的人才培养做准备。按照他的设计,新医院新进医生将不再采用原有的直接引入医科院校毕业生的做法,而是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等省内外知名医科院校联合引入规培生以及有2-3年丰富临床经验的住院医生。
“住培制度很好,但理想和现实还有差距。”古翔儒认为,培训学员真正完成培训,取得执业资格,实际上需要近4年时间。虽然送出人员和基层医院签了协议,但4年间各种不确定因素太大了。住培制度是为了帮助基层, 而不是给基层添负担。因此,在制度设计上,既要考虑住培生的待遇等问题,也要考虑需求、供给各方利益,实现成本、利益、风险共担。
2015年,新都区人民医院首次承办了全国首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研讨会。
“这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改革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有了盼头,也激励我们更加积极前行。”古翔儒说,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 了长足的进步,规模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医院硬件建设上去了,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和危急重症的处理能力 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初步实现了老百姓不出区就可以享受到华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服务,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