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其实是个娇弱的器官,作为一个慢性病的大国,我国三高及癌症等病人不少,这类病人常需长期用药,而这类疾病用药对肝细胞损害不小。在我国,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排在各种肝炎的第4位,而药物性肝炎一直占据药物不良反应中内脏损害的首位。
这些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很多是我们身边常用的药物。在药店店员或药师推荐药物时,如何防患于未然?
诱因1——药物的毒性:药物自身的毒性,即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常用抗生素(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等)、抗肿瘤药(如环磷酰胺、尼莫司汀等)、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等易成为凶手。
诱因2——代谢酶缺乏:因个人体质原因,肝脏缺乏药物代谢必需的酶,或酶的活性下降,导致药物或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而伤肝。
诱因3——联用药物不合理:很多药物本身对于肝脏的损害不太明显,但如果和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对肝脏的影响可能变大。
诱因4——儿童使用成人药物:儿童的肝脏代谢能力弱,用成人药时剂量较难把握,可能出现肝损伤。
诱因5——中药使用不当:很多人认为中药药性温和,毒副作用小,但使用中药不当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病例在逐年增多。因此服用中药时要严格辨证,把握好用法和用量。
诱因6——吃药不忌口:服药期间不注意饮食与药物的作用,也会加重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如乙醇可加重药物的肝毒性,因此服用伤肝药物期间不宜大量饮酒。
救治先辨证:药物性肝炎通常会发生在用药后的1~4周,具体表现和其他肝炎大致相同。
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症状: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黄、肝区不适等,肝脏肿大伴有压痛,转氨酶升高,血脂升高,血常规提示嗜酸细胞升高;
胆汁淤积为主的症状:肝内小胆管胆汁淤积,并伴有肝细胞损害,表现为皮肤、巩膜、小便黄染,以及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
严重的药物肝损害可以引发肝细胞坏死,如果坏死组织被广泛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会形成坏死后肝硬化。
确诊后停药保养并施:
一旦确诊,先停用有关或可疑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同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并给予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不佳者应静脉输注葡萄糖,以加速药物的排泄。同时给予保肝降酶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