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2016年3月3日“爱耳日”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已历经16年,惠及全国近60%的人口,极大地普及了听力健康科学知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对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推进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设立“国际爱耳日”,促进全球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儿童总数超过2.2亿。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2.11%,据此推算,全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460万。做好儿童听力残疾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康复具有重大的抢救性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第4次“世界听力日”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为与国际社会同步,进一步加强我国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工作,增强我国对全球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影响力,将第17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耳朵有异物,不要自己掏


医院时不时会接诊一些耳道异物的患者。据介绍,这类患儿多集中在3-5岁这个年龄段。异物有小珠子、橘子等水果的核、小玩具、小金属、绿豆等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绿豆塞进耳朵,取出来时都已经发芽了;有的孩子将妈妈衣服上10多片的金属小亮片塞进了耳朵;还有些孩子在郊外玩时,小虫子飞进了耳朵。很多患儿都是异物卡在耳道久了引起发炎疼痛,才来就诊。大部分的患儿由于不能配合,需要在全麻下取异物。

医生提醒,家长们千万不要自己去掏这些异物,以免不小心损伤耳朵。如果发现耳道异物,要及时到医院去取,减少外耳道继发性感染,降低听力损伤。如果是小虫子跑进耳内,可以在就医前先滴两三滴油进去,然后将头侧向患耳对侧,保持一两分钟,让小昆虫缺氧窒息,再到医院处理即可。


鼻咽部有炎症,小心中耳炎


在门诊中,由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听力出现障碍的患儿,也占了1/5的比重。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炎症;风疹、脑炎、乙脑、流脑、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甚至连感冒,婴儿躺着吃奶奶水不小心流到耳道中,都很容易引起中耳炎。

由于人体口、鼻、咽、耳四个部位特殊的连通关系,加上儿童免疫屏比较脆弱,当儿童鼻咽这些部位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毒、细菌很容易侵犯到耳部。目前有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情况是,一些婴幼儿躺着吃母乳、奶瓶的过程中,奶水会顺着脸颊流进耳道,一旦液体流入咽鼓管,有时候一两次就会引起中耳炎。

由于中耳炎早期症状轻,且症状较隐匿,多数孩子耳朵内没有明显的疼痛,不表现为流脓,且较小的孩子无法明确表达,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因此往往是等到孩子听力已经明显出现障碍,家长才察觉不对劲,但较多时候孩子的听力已经下降了三四倍。

因此,即便是孩子没有明确表达耳朵不舒服,当孩子患有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鼻咽部炎症;风疹、脑炎、乙脑、流脑、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或者有感冒,经常躺着吃奶,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儿童的听力是否出现异常。另外,家长最好每半年带孩子做一次听力筛查。


保护听力,可从五“防”入手


一防出生缺陷:孕期的时候要注意防止对胎儿不利的各种因素,如烟、酒、辐射、感冒、疾病、药物、特别注意预防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有关的先天性感染,如弓形虫、梅毒、风疹、疱疹和巨细胞病毒等。另外如果家族里有耳聋病史的,可进行耳聋基因检查,指导生育。

二防外伤: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不要打孩子,要注意避免孩子高处坠落、交通意外等导致耳朵和头部外伤。

三防感染:要积极防治中耳、外耳炎症,计划免疫接种,防治容易导致感音神经聋的传染病如风疹、麻疹、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艾滋病、梅毒等。

四防噪声:注意避免各种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听高分贝的立体音响或者用耳机听MP3,更不要带儿童到KTV等高分贝噪音的场所。另外特别要注意,近距离燃放鞭炮其产生的高峰噪声来得非常迅猛,可能造成终身的听觉损害,因此尽量避免孩子燃放鞭炮,即使要燃放,也应离10米以外,并捂住耳朵。

五防耳毒性药物:所谓的耳毒性药物是指能够引起听神经系统损害而造成听力下降甚至全聋的药物,现发现百余种。常见的有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治疟疾药如奎宁、止痛剂如阿司匹灵。这类耳聋往往是“一针见聋”,就是只要一用,宝宝听力就会受损。因此,如果能不用尽量不用。如果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病史的宝宝去看病,一定要告诉医生用药要避免该类药物。


判断听力,从三个方面观察


观察是否存在听觉反应迟钝。如睡觉时异常安静,很少被大声吵醒;叫名字不回头次数较多;对大声有反应,对小声不理会;对拍手、关门声有反应,对铃声不敏感;听声音时习惯将头转向一侧。

观察是否言语发育迟缓。如10个月仍不会发“baba”,“mama”等声音;1岁半时仍不会说1到2个有意义的词;2岁左右只会说1到2个词,如“爸”、“妈”;某些音发不准,如“3”、“4”、“7”、“10”等;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理解别人说话。

观察日常行为及交流是否有问题。如平时性格暴躁,不听指挥;平时较为孤独,不愿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不看别人;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答非所问;反问较多,常把电视音量放大;唱歌或做操时,常合不上节拍。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