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宝宝对秩序很敏感,你怎么办?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会发现宝宝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每天认准一双鞋子,吃饭要固定座位,先喝水再吃饭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宝宝处在秩序敏感期的表现。秩序敏感期始于宝宝出生,在18个月到两岁半时发展到顶峰,一直会持续到5岁。对秩序的敏感是宝宝内在的需要,这对他们探索世界,理解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有积极意义。



宝宝较为敏感的秩序有哪些


空间秩序

在宝宝的眼中,周围的事物有它所处的固定位置,不能变动。比如放在茶几上的纸巾盒,如果哪天出现在沙发上,宝宝一定要放回到茶几上才满意。另外,宝宝希望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没有变化,家长如果带宝宝去一个陌生的场所,他会感到不安。

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存在于宝宝与父母或者照管人的关系之中,在这个关系里宝宝能够分辨他人与自己,对父母或照管人产生依恋,这些人的变动可能会引起宝宝的不安。比如当长时间照顾宝宝的奶奶或是保姆回老家了,由外婆来代为照看,就可能引发宝宝情绪上的抵触。

生活秩序

如果宝宝的日常生活安排有固定的规律和节奏,他们就会信任这个环境,就会有安全感。当常规被打破时,宝宝就会感到奇怪甚至反抗。比如宝宝在家里每天早饭后都要奶奶带出去散步,当下雨不能出去奶奶让留在家时,宝宝便会好奇地问:“奶奶,不出去散步了吗?”

物品归属秩序

宝宝认为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物品,不可混用。比如要求妈妈用妈妈的杯子,宝宝用宝宝的杯子,爸爸用爸爸的杯子,一旦发现用错一定要纠正过来。

时间先后秩序

有时候宝宝做事情很较真,一定要按某个步骤来,少一步也不行。比如洗手时一定要搓三下,不能少一下;上楼梯时,也要一级级走,不允许别人多跨一个台阶。



利用秩序敏感期培养宝宝好习惯


对秩序的敏感是宝宝建立自身秩序、养成良好习惯、表现个性的需要,父母应该理解宝宝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秩序敏感期促使宝宝更好地成长。


让宝宝参与秩序建立

宝宝一岁开始自主性就已经体现,很多事情都想自己来尝试。在秩序敏感期不妨根据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参与家务,比如吃完饭之后把碗筷送到厨房,自己擦桌子;帮妈妈叠好洗净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看完书、画完画之后将书本、颜料等用品收好放回原处等等。

引导宝宝理解秩序背后的逻辑关系

感官秩序敏感的宝宝对匹配、规律排列的事物、事物细节很感兴趣。父母应抓住宝宝的这一特点,引导宝宝观察理解背后的规律。比如物品的摆放隐含物品分类的知识,牙刷、沐浴乳等通常放在卫生间,让宝宝知道这些洗漱用品应该放在一起;茶杯、碗筷用完要放回厨房。宝宝可能喜欢将颜色或者形状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是促进宝宝理解“相同”概念的好机会。

帮助宝宝建立规则意识

在秩序敏感期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宝宝更容易接受和坚持。生活常规秩序感有利于培养时间规则,和宝宝商量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比如看电视不超过半个小时,吃饭的时间不能玩玩具,早上几点钟要起床,这些对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帮助。

遵循秩序,也要灵活变通

当宝宝较为刻板地遵循秩序时,家长要理解,也要引导宝宝灵活变通,容忍场所的变动和环境的改变;要多带宝宝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环境下的人与物,这对宝宝成长大有裨益。



来源:浙江省卫生计生宣教中心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