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看到这三个字很多人可能就感觉耳朵痒痒了。掏耳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进行的“活动”,不光是为了干净,还因为掏起来特别舒服、过瘾。但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掏耳朵也是有讲究的,掏好了那是一种享受,掏不好就是一场灾难。事实上,由于掏耳朵引起外耳道炎甚至鼓膜穿孔在耳鼻咽喉科的日常门诊中是非常常见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掏耳朵的正确方式!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外耳道是一个近似于圆筒状的结构,外面连着耳廓,里面最深处是鼓膜,其功能主要是向中耳、内耳传递声波。外耳道口附近的皮肤长有细绒毛,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来物质。
外耳道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它对外耳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耳朵堵塞感,严重者甚至影响听力。
外耳道处的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骨质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外耳道不是一个直的管道,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耳朵疼痛难忍。
耳朵真的需要经常掏吗??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外耳道不需要掏。这是因为我们的耳朵在进化过程中有一种自洁功能,那些小块耳屎、碎屑等等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不会引起外耳道堵塞。
但有的人觉得掏耳朵舒服,也可以半个月左右掏一次。如果游泳或洗头时耳朵里进了水,需要把水掏出来,但要注意方法。
那些不正确的掏耳朵方法
1. 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牙签掏耳朵
用这些尖锐的东西掏耳朵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引起出血,导致外耳道发炎。外耳道发炎可引起剧烈的肿胀以及剧痛,令人痛苦不堪,还会影响到听力。另外,这些尖锐的工具在掏耳朵时很容易刺伤耳膜,可引起鼓膜穿孔及中耳炎。
2. 过于频繁的掏耳朵,甚至掏耳上瘾
频繁掏耳可引起外耳道皮肤肉眼难见的隐性破损甚至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有时甚至还可引起外耳道肿瘤的发生。
3. 让别人帮忙掏耳朵
每个人的外耳道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有的较直,有的较弯曲。如果不借助专业工具,很难看清楚外耳道的情况,所以不要请别人帮忙掏耳朵,否则很容易导致外耳道或鼓膜受伤。
怎样掏耳朵最安全?
耳朵瘙痒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普通的轻度瘙痒可以自己解决。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就是:选用粗细合适的
棉签, 适当的蘸上一些 酒精、硼酸等 药物,轻轻插入外耳道,在外耳道内瘙痒处轻轻转动即可。由于棉签软,不会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又可清理出外耳道里的脏东西,棉签上的酒精有止痒、杀菌作用,真可谓一举多得。
下面这些情况自行掏耳朵会有危险,需要请专业人士帮忙。耳鼻咽喉科医师有独门绝技:耳内窥镜、耵聍钩、负压吸引器等工具,掏起耳朵来视野清晰,不易造成损伤,不管什么东东,一举拿下。
1. 耳屎生成速度快,特别是俗称“油耳”的人,耳屎很黏稠,需要请专业人士帮忙。
2. 耳屎呈球形,质地较硬,或者嵌顿在外耳道内,需要请专业人士帮忙。这时医师会开耵聍液浸泡耳屎数天后再取出。
3. 给婴幼儿掏耳朵。特别是那些尚不会表达自己感受的宝宝,如果宝宝经常挠耳朵,很可能是外耳道有耳屎,家长最好不要自行解决,因为掏不好会引起外耳道发炎等问题,需要请专业人士帮忙。
4. 昆虫、球形物等各种异物进入耳内,千万不要自行掏耳朵。如果昆虫进入耳内,自己掏耳朵会刺激昆虫往深处爬行,甚至把鼓膜抓破;如果球形物进入耳内,自行掏耳朵会把异物捅得更深,这种情况下必须请耳鼻喉科医师处理。
5. 自己掏耳朵后出现耳朵疼痛、出血,甚至听力受到影响,必须请专科医师检查,看看是否有外耳道破损、鼓膜穿孔、外耳道炎等,必要时给予专科治疗。
6. 耳朵异常瘙痒。可能是一种被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疾病,需要请专科医师明确诊断,给予专科治疗。
小贴士
我们在掏耳朵时,会感到嗓子发痒、刺激性的干咳,这是因为外耳道内皮肤有迷走神经末梢分布,掏耳朵时刺激了迷走神经引起咳嗽,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哦。
(编辑/范静 审稿/魏方明)
梅继新 耳鼻喉科主任 主治医师
张家文 眼科主任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