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
在不同的时间和阶段,这三个领域风起云涌,各领风骚,冒出不同的投资和创业机会。下面谈一下我们基金目前对这三个领域的一些认识:
医药领域目前的机会在于“新药研发”,这个引号表示国内的新药研发还是需要跨国药企的背书。
也许是为了支持和鼓励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SFDA最近对国外药企的新药审批要求“三报三批”,同时对国内药企的新药审批实行绿色通道,快速审批等政策。相应这些政策红利,国内医药公司开始流行一种模式:将国外已经进入临床的新药的国内销售权拿过来,换个马甲,变成国内新药。
同样一个药,外企的三报三批变成了国内的快速审批,凭空提速了几年,产品增加了上亿的市场价值。中国政府削减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民营企业看到了可以利用政策红利同外企竞争的优势,从挖国企的墙角变成挖外企的墙角。
这是目前最火热的医疗投资方向,也将是我们基金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
目前很多投资团队杀入这个领域,争取这个政策红利。
但是这个投资方向对投资人的门槛和要求也非常特殊:需要海外的专业生物医疗背景和广泛的人脉资源。我们在进行该领域投资时会严格遵循基金的基本原则,即只投靠谱的人做靠谱的事。
我认为,这种类型目标公司的创始人及其团队需要有外企背景,因为只有这种团队才能得到跨国药企的信任,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了解这些跨国药企产品的真正价值。
优秀的团队应当不仅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还应当有临床实验能力,政府公关能力,以及同跨国企业谈判的商业能力。我们前期投资的信达生物和歌礼药业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我们刚刚签署的康乃德以及同美国辉瑞制药成立的合资企业,科辉创新,都是基于这个投资方向的项目。
医疗器材的进口替代,尤其高端耗材的进口替代也获得政府支持。高端替代的政策红利不仅仅在于产品专利,临床和报批的政策宽松性,还在于医院招标和采购的政策倾向性。
这类项目最好的创始人是外企产品的代理商。这些人往往临床医学出身,早年下海成为外企的医药或者医疗器械销售代表,几年后成为代理商,在医疗代理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后,紧紧地把握着医疗销售渠道,对自己专注的市场非常熟悉。
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被挤压,他们希望能够转型成具有研发能力的生产商。他们熟悉市场,掌握渠道,同国内的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医疗器材,利用政府在报批,招标,以及采购的政策倾向性,通过自己的渠道替代进口产品,或者延伸到县镇一级的医院渠道,迅速占领国内医疗市场。
我们团队前期投资的飞渡医疗就是这类项目的代表,我们目前关注的四维祥泰以及其他几个团队,也是遵循这个模式。
至于医疗服务领域,包括移动医疗和连锁诊所等,虽然目前非常火热,但我们认为处于这个领域投资处于过热的状态。
这种过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很多非医疗背景的投资人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冲入医疗健康领域。相对于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是一个专业背景较弱,人文环境和人性需求更高的一类项目。医疗服务看似简单易懂,进入门槛低的特点,很容易成为这些机会投资者的焦点,从而把价格抬高得离谱。尤其在移动医疗领域,移动互联网出身的投资者财大气粗,误以为烧钱和移动互联网概念能够创造用户需求、颠覆医疗领域,我们这些传统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者基本处于观望状态。
除非我们有一些独特和关键的资源,这个领域目前不会是我们基金的关注方向。
最后,借巴菲特的一句话,增强投资人对我们团队的信心:我在生意上的经验对我的投资有所帮助,而我的投资经反过来又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生意人,二者的经验是互通的。
有一些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才能彻底领悟。
文章来源:安龙基金赵春林
医药并购圈群主的世界级商店 ——点击识别二维码就可以浏览和购买各种世界顶尖级品牌的商品,100%免税光海外直邮,坐等宝贝到家。
长按关注:医药投资并购第一平台
医药并购圈: 实时更新医药行业投资并购资讯,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医药行业并购案例,并购专业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