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CC妈被问最多的一个问题居然是:不是说发烧不能捂吗?你怎么还给盖那么多,不应该温水擦拭晾着降温么?
纳尼?孩子明明手脚冰凉,不捂怎么办?
这几年基础医学知识越来越被普及,对广大医护人员来讲,却不见得都是好事,因为常常会有一知半解的病人拿着片面的言论,来质疑医护人员的专业判断。
就比如随着捂热综合症的被普及,很多妈妈知道了发烧不能随便捂。
否则不仅烧退不下去,还容易出现捂热综合症——宝宝会因为高温、缺氧、脱水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智力低下、运动障碍、癫痫等),致残、致死,尤其高发于1岁以内的宝宝。
几乎所有看过捂热综合症相关报道的家长,遇见宝宝发烧就再也不敢捂,只敢晾着了。
但是,很多宣传因为侧重点的不同,常常过于片面或是矫枉过正。
殊不知,一知半解有时候比无知更可怕。
刚好用CC发烧的亲身护理经历告诉大家,发烧到底该捂还是该晾。
大年三十的中午CC嚷嚷着要睡觉,要知道这可是位平时跟睡觉有仇的主儿,这么反常,肯定是有情况。
哄睡之后摸着后背预测体温有38度+,手脚冰凉,我知道,温度还会升高,于是赶紧比平时又加盖了一层小毯子,也就是很多人质疑的“捂上了”。
为什么这个时候需要捂?先来科普一下发烧的原理。
发烧作用机理一:
发烧的定义为身体内部的中心体温≥38℃。
人体的体温是通过体温中枢控制的。
正常情况下体温设定在37度左右,人体生病时,体温中枢会将设定温度提高。
一旦体温设定点被提高,身体接收大脑的信号会主动升高体温,通过神经、激素和肌肉的调节,让身体通过寒战来产热,同时通过收缩皮肤血管来减少散热。
这个时候帮宝宝穿盖多一些,可以帮助体温尽快达到被升高后的体温设定点。
反之,如果这个时候晾着,宝宝就需要更多的寒战来产生热量,这会消耗他更多的体力,也会让他感到更不舒服。
所以,在这个阶段千万不能晾着和物理降温。
CC睡熟之后,测了一个体温是38.9℃。
这个时候在摸,手脚都温热了,预计已经进入到稳定期,体温不会继续上升,所以没有服用退烧药,但是减去了加盖的毯子。
(注:现在主流的观点是38.5℃以上可以服用退烧药,老朋友知道我们平时用药很谨慎,在孩子能坚持的情况下还是愿意让她扛一扛,但这点并不值得效仿,关键还是看孩子的状态,如果特别没精神和不舒服也不要拘泥于温度值。用药的目的是减轻孩子的不适。)
发烧作用机理二:
一旦体温升高到设定点,寒战会减少,皮肤血管也不会继续收缩,四肢会变成温热,也不会有寒冷的感觉。
这时产热和散热就会维持一个平衡。这就是发烧的第二个阶段——平稳期。
这个时候就不要再通过加多穿盖来帮助升温了,可以适当减去一些衣物。
2小时午睡醒后,CC的状态还不错。
喜欢继续玩,因为不配合量体温,就没有再量,但是看状态应该在38℃左右,玩的时候说热,摸手脚确实已经开始发热,所以给她减了衣物。
发烧作用机理三:
当烧过一段时间,病情被控制或服用退烧药之后,体温设定点会重新被调低。
当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身体又会接收大脑的信号主动散热,启动出汗这些散热方式,以减少产热,增加散热。
这是发烧的第三个阶段——温度下降期。
当孩子觉得热的时候,说明体温中枢已经下调了设定温度,就应该减衣减被,增加散热,帮助他降温。
如果此时还捂,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难以恢复正常。
很多人都在说,确实是捂出一身汗后就感觉好了啊,但其实是因为下调了设定的温度,才启动了出汗等退热机制,所以不是因为出汗才退热了,而是因为需要退热了才会出汗。
但是,一次生病的过程通常不只有一个发热周期。
所以此时的孩子很可能依然没有恢复成正常体温,而且下一个周期可能很快会到来。
比如说此时的CC,虽然精神好一些,但是目测体温依然37.5℃以上,到晚饭的时候她就又要求睡觉了,那时候春晚大概刚刚快开始,等她再次醒来已经半夜11点了,这次最高温度大概38.5℃,又经历了一个上升期-平稳期-下降期的轮回。
醒来之后精神还算好,因为全家都在守岁,也就由着她醒了,凌晨大概一点的时候她又睡下了,体温38.7℃,而且手脚冰凉,温度肯定还要升,为了让她睡的好一些,大人也能休息一会儿,塞了一枚退热栓,睡了一整夜。
大年初一一白天又醒醒睡睡、反反复复的烧了几轮,晚上睡的时候摸着还是有些热,偶尔配合测体温最高大概38.5℃,也就没在用药。
后半夜再摸就正常了,初二就痊愈了。
正常当病情被控制或服用退烧药之后,体温定位点会重新被调降至37℃左右,身体会启动出汗等散热机制直至体温恢复正常。
很多妈妈都在追求不用药,但是一定要看病因哦。
这次CC发烧的当天上午就流鼻涕、打喷嚏,是比较明显的普通感冒。
这时的发烧是人体自身的防疫系统和外来入侵的病毒作战的结果,是激活宝宝自身免疫系统的一种途径,所以并不需要积极退烧,除了在温度过高时使用退烧药,其余等待自愈即可。
如果体温上升的原因不是感染性疾病,则这种高体温对人体并没有帮助,随时都可予以退烧,例如衣服穿太多、中暑之类的体温过高。当然,如果你不能确定引起发烧的原因,也不要让宝宝硬扛,及时就医。
宝宝发烧了?也许不是坏事
宝宝发烧是每个妈妈育儿过程中难免遇到的问题。民间有说法「没有不发烧就长大的孩子」、「孩子发烧一次长高一次」,朴素的说法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孩子发烧很常见;第二,孩子发烧不见得是坏事。
一发烧就麻烦了吗?
发烧并不总是坏事。
在儿科医生眼里,发烧通常只是人体受到病毒细菌入侵或者是接种疫苗后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这时发烧不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反而有助于提高机体抵御病原菌的能力,帮助孩子从疾病过程中恢复。
而对家长而言,孩子发烧尤其体温比较高的时候,家长常常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病情格外严重或者一定需要紧急处理。还有些家长误以为发烧会「烧成肺炎」「烧坏脑子」,其实这些观念并无科学依据,只不过是长期以来非医学人士对肺炎、脑炎缺乏了解,以讹传讹造成的误解而已。
发烧温度越高问题越严重?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发热按体温高低的分类:
< 38 ℃ 为低热;
38~38.9 ℃ 为中度热;
39~41.0 ℃ 为高热;
> 41.0 ℃ 为超高热。
除了非常少见的超过 41 ℃ 的超高热外,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本身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体温高低并不与病情轻重程度完全相关。
有的孩子,即使轻微的感染或者仅仅接种疫苗也可能出现高热,而有些孩子病情虽然严重,也可能体温不高。
儿科医生一直强调:孩子的精神状态远比发烧度数更能准确反映病情轻重。
例如 3 岁的孩子发烧到 39 ℃,但她的生活和平时没有两样,能吃、能玩、能睡,甚至在候诊时还和爸爸一起拍手唱儿歌。这样的孩子就没必要三更半夜把她从睡梦中叫醒赶去医院看急诊。
年龄小于 6 个月的孩子,如果发烧时还伴有不愿意吃奶、没有精神或者烦躁不安、呼吸变得比平时急促等情况,家长就应该谨慎些。
因为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即使只有一点点发烧,也有可能病得很严重或者迅速变化,家长往往又不容易判断。所以这时应该及时寻求医生专业帮助,让医生帮忙寻找出发热的原因,再做针对性的处理。
怎么判断孩子的精神状态呢?
也许您会问,作为新手爸爸妈妈,我该怎样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呢?我怎么知道什么情况才需要去医院呢?
的确,评估孩子的精神状态,并不像简单地拿体温计读数那样直观。
新爸爸新妈妈也许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经验,会怀疑自己照顾孩子的能力;或者即使觉得自己之前把孩子照顾得不错,但对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是充满困惑。
至于网上众说纷纭的内容,不必句句当真,你才是整天照顾孩子、和他有最密切接触的人,只要你能够保持冷静,放松又自然地观察宝宝,你就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即使偶尔判断有偏差,也不要紧,谁没有笨手笨脚的时候呢?但这些小偏差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