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够让人震惊:很多药企一年的利润都不够填一致性评价这个坑!| 奇点识局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成本飙升,价格已经由原来的几十万涨到现在的三、四百万。” 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很无奈地说。


鉴于成本巨大,他建议CFDA接受和认可国外的研究数据,避免国内企业重复研究。


3月4日,奇点参加了2017第九届“声音•责任”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最为敏感的问题就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场会议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中国医药行业25家协(学)会主办。


众所周知,2016年是仿制药一致评价大年。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明确规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有数据显示,必须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的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有289个品种、17740个生产批文,涉及1883个生产企业。这需要多大工作量啊!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啥这么让人发愁吧!一句话概括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标准少、成本高。


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仅有8个!


参比制剂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过程中开展“溶出度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不可缺少的比对标杆。现在,参比制剂实际情况如何呢?


截至2016年底,企业参比制剂备案申请达4163件,涉及764个品种。北京医药行业协会称,截至2016年12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仅仅确定和公布了8种仿制药的参比制剂,其他281种仿制药的参比制剂,很难在短期内确认和公布。 


没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参比制剂,相关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就无法进行。


在实际当中,参比制剂获取难,或难以确定参比制剂(如由于原研已退市等原因),有的难以在短时期内采集到多个批次的产品,还有的国外原研产品本身溶出度变异较多、存在较大的批次间差异,这些问题都是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此外,参比制剂一次性进口通道虽已开通,但实际操作还面临通关难、参比制剂产地证明无法开具等问题。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还认为,参比制剂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相关品种的原研药厂家知道中国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为了将来能在中国医疗市场取代他的原研药,因而想方设法阻碍此项工作,不愿意向中国医药企业出售原研药。二是仿制药生产企业直接到国际市场购买原研药渠道不畅,手续繁杂。三是如果仿制药生产企业委托代理商采购原研药,极易形成原研药获取渠道不合法。


泰州医药高新区陆春云提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能着急,“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能不能分段的进行”。他介绍,日本从1971年开始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先后经过了三次大规模调整,花了十多年的时间。



靠谱的临床试验机构只有100家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可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实验机构稀缺。


据调查,目前国内可承接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医疗机构只有100家左右,即使只有30%的基药开展一致性评价,全部完成临床试验就需要五年以上时间。


与会人员指出,除了临床试验,企业工作还包括采集参比制剂、完成药学研究、现场核查、抽样检验、技术审评等,一个项目下来预计要30个月左右时间。政策规定大多数基药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针对临床试验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专家和企业提出了很多办法,包括认可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将临床试验机构准入由审批改为备案制,借鉴国外经验允许企业设立专门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机构,但目前都难以取得突破。 


费用昂贵!企业一年的利润都不够


目前,多数企业不堪重负,特别是一些口服固体制剂品种较多的企业。


会议数据显示,一个品种的药学研究费用已经上升到200万元以上,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费用则飙升到600万元左右,如果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临床试验费用将超过1000万。2015年,全国化学制剂企业净利润600万元以下占40%左右,这些企业一年的利润不够一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的投入,不少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 


亚宝药业董事长任武贤在两会期间表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成本飙升,价格已经由原来的几十万涨到现在的三四百万。” 


在这种背景下,新药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表示,即使开发一个化药三类仿制药也至少需投入1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的开发周期,不批准率接近50%;现在平均发现一个新分子药物的成本高达26亿美元,且研发周期不低于十年,研发投入面临空前风险。对于现阶段大多数医药企业来说,承受新药研发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都是十分巨大的。 


企业的负担还有药品注册费用。资料显示,从2016年7月1日起,药品再注册(五年一次)每个品种将收取29700元;药品补充申请注册需要技术审评的每个品种收取31500元,不需要审评的收取6600元。此项药品注册收费政策存在不合理的成分,对药品生产企业影响很大。 以北京同仁堂集团为例,现有药品品种980个,而且还要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扩大品种群。仅以980个品种计算,再注册需要交纳近3000万元的费用。 


对于费用昂贵的问题,陆春云建议:“应该出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仿制药。”


代表委员建议:是否大限再延长3年呢?


与会代表们还建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需要“分期实施,稳步推进”,就是要慢慢儿来,别着急,别冒进。


首先,要聚焦基本药物化学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工作,并把完成时限从原定2018年底延长至2021年底,等到基本药物一致性评价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后,再有序推进非基药一致性评价。对在非基药上自愿先行一步的企业给予审评、采购、支付等政策鼓励,但不做强制性规定。 


其次,对没有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基本药物,不一刀切地注销药品批文,而是设定缓冲期,应把强化监管与市场淘汰相结合。建议把“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调整为“优先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不限制那些“在限期内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的临床应用。


各位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在一致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法上,应该慎重考虑中国的客观实际,分步实施。其次,由于参比制剂获得困难,希望中检院和相关政府部门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参比制剂。最后,建立一套科学的制度,在当前临床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应有区别的对2007年以前上市的药物开展BE试验。


参考资料1:

2016年12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企业参比制剂备案情况的信息公开》,只公布了2016年5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医药企业报送的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备案信息,而公布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经确认的参比制剂,仅有8个。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