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几千年来,中医一直自觉地这样做。似乎很少听说中医治疗中出了打人事件。而西医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时会让人忘了医疗本身的性质,其实还有关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资料图)
一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倡导医学人文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认为,中医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应该去被重视。
伴随西医快速的技术进步,分科越来越细,这就要求每个医生在技术上变得很专、很精,在柯杨看来,这正是西医大发展的今天,遇到的最大问题,“由于分科精细化,医生很容易对来到这个科室的患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让医生忘记了人体强大的代偿、修复、抵抗这种阴阳对抗的力量。”柯杨人为,中医所强调的情志、扶正、全面、整体的治疗观,是值得西医走向分科精专化诊疗趋势下所关注的。
同时,西医的进步所依赖的高科技,让看病这件本来应是人与人间交流互动的事,却变成了人和机器的关系,但是中医从来没有脱离人和人面对面的问诊、甚至于肢体的接触。“患者生病的时候,心理是复杂的,他需要倾诉、需要被倾听、需要被关心,而不是单纯依靠机器诊断,然后下医嘱这样一个简单的链条”。重视问诊环节的医学人文关怀,是采访中,柯杨几次强调的。
“人体是一个自组织的复杂系统,中医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尊重生命个体的完整性。从西医的角度去研究人体,不能直面复杂问题的时候,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种简单化的过程,让我们看到的经常是局部真理。我是做肿瘤研究的,就我体会,中医对复杂问题采取了一种以混沌对复杂的方法。中医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复方,它恰恰实现了多靶点。”柯杨认为,中医和西医诊疗的各自优势和诊疗观的差异,正是中医走向未来的价值所在,也是推动人类医学更好为人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