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滨海新区: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服务能力 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是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在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突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也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基本概况



滨海新区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辖7个功能区和18个街镇,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全区常住人口167万人。全区共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6个。在岗职工2307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51人,执业(助理)医师887人,注册护士717人,药师(士)152人,技师(士)112人。



二、夯实体系建设,强化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内涵发展




1
提高基本公卫项目补助标准


按照《滨海新区2016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津滨卫基[2016]247号),2016年,我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在全市人均费用50元的基础上提高了5元,达到人均55元。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补助经费50元,效果补助经费5元。



2
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目标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水平,区卫生计生委每年初与各有关单位签订《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项目责任书》,确定任务指标、落实工作职责。



3
加强培训,稳定医疗队伍


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支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战略工程来抓,一是抓好人员培训。2016年,我委和各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30余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3000余人次。组织全科医师、社区护师岗位、再认证培训420人;组织基层卫生管理人员培训100余人。我委会同天津市代谢病医院举办了第一期“首席医师实战训练营”活动;与青海省黄南州卫计委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黄南州乡镇卫生院院长天津培训班。二是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加大与区内外大医院协作力度,邀请专家为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各类项目技术指导及培训;加大基层卫技人员招聘力度,近三年招聘引进医疗专业技术人才96人。三是积极开展对口协作。根据《滨海新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培养方案(试行)》(津滨卫科〔2016〕111号)要求,2016年共选拔3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等新区区域内区属政府办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参加为期6-12个月的进修学习。选派5名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参加继续医学教育1131人,达标1122人,覆盖率100%,继教达标率99.2%。



4
强化项目绩效考核


我委紧紧抓住“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指标到重过程、从重结果到重效率、从重形式到重内涵的转变,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项目执行和落实能力。每季度对所有承担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1次绩效考核,并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开展1次综合绩效考核。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将服务质量和效果、居民知晓率、服务真实性、服务对象满意度、资金管理拨付和使用情况等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实行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拨付挂钩,并将绩效考核成绩向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通报。



5
取得的效果


2016年度全区社区卫生服务门诊量达371.76万人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建档116.8万余份;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38个,签约居民38.41万人,签约率27.66%;印发各类健康教育资料35万余张,举办健康知识讲座692次,受益人群2.5万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2.91%。



三、抓服务促健康,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工作水平




1

“一中心一个品牌一个特色”品牌服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为提高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打造基层特色品牌发展战略,我委印发了《滨海新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中心、一个特色、一个品牌”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津滨卫基〔2015〕88号),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专科服务特色品牌,形成错位发展、布局合理、优势突出、效果显著的社区卫生特色服务群,有力推进我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现初步成立糖尿病防治、中西医结合康复、皮肤病治疗、烧伤治疗等10个特色中心。通过品牌建设,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技术更完善,骨干力量更强大,门诊量大幅度提高,受到了社区居民和患者的高度评价,满意度和知晓率逐步增强。



2

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


以国医堂建设、“扎根工程”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了全覆盖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区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能够提供6种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方法,23家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除涉及拆迁的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22家全部建设国医堂,其中,解放路、向阳、三槐路3个社区中心国医堂被评选为天津市示范国医堂。全区10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集中设置的72所村卫生室全部配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和乡村医生,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并能够提供4种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2016年,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质辨识77801人,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21660人。



3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自2012年起,区卫生计生委下发了《滨海新区实施家庭签约责任医生制度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签订家庭医疗卫生服务协议书,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并将社区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离休干部、失独人员等作为重点人群实行优先签约。我们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搭建了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沟通服务的平台。截止2016年底我区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267个,签约居民达39.3万人,签约率28.26%;开展健康评估26.19万人次;发放各类健教材料19.21万份;开展健康讲座1130次,受益居民2万余人次。我们在完成市卫生计生委工作任务的同时,还免费为661名计划生育失独家庭人员进行了免费体检。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
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


根据《滨海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方案(2016年版)》(津滨卫基[2016]34号)及《滨海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导则(暂行)》(津滨卫基[2016]279号)文件要求,2016年,新区政府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面积达8250平方米的新北街和北塘欣嘉园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有的功能、条件和专科特色,从项目规划、建设规模、使用功能、服务流程等方面,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投入资金1260万元,完成了胡家园、新港、太平、大华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装修改造、扩建,提升业务用房1.2万平方米。



3
加大医疗设施投入


近年来,我区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投入,先后投入1127.38万元,为全区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诊疗设备,随着这些设备的投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使居民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五、精心选树先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
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


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我委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主体,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突出服务特色,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保障条件。创建解放路、新港、三槐路、朝阳和中塘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天津市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塘沽街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的评审,成为我市9个国家级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一,并获得了“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称号,成为了全区的示范标杆。



2
公共卫生创先争优,争创一流业绩


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积极性,不断推进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我委制定了《滨海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奖先创优工作暂行办法》。每季度按照督导考核成绩对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排名,为考核成绩前六名的单位颁发流动红旗, 2016年先后有13个单位、24次获得流动红旗和奖励资金,全年争先奖励资金总额达到20万元;并对考核排名靠后的3家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诫勉谈话,在全系统营造了互比互学、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3
开展“优秀家庭医生团队”评选活动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队伍建设,依据《关于评选滨海新区第一届优秀家庭责任医生团队通知》(津滨卫基[2016]117号)组织开展了优秀家庭医生团队评选,全区评选出了11个“服务能力强、居民签约人数多、健康管理质量优、居民满意度高”的家庭医生团队,成为全区学习的样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领作用。



4
开展“区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评选活动


依我委制定的《滨海新区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活动实施方案》(津滨卫基[2016]60号)文件,组织区级质控、院感等专家,对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裕川家园、广州道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区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5
成功举办“滨海新区第五届全科医学论坛”


为进一步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我区举办了“滨海新区第五届全科医学论坛”。征文期间,有28家基层卫生机构参与了论坛撰写论文活动,收到了全科医疗、社区护理、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医学论文,我们组织专家对所征集的论文严格按照论坛评审标准进行了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在滨海新区全科医学论坛交流大会上,对评选出的优秀论文获奖者和获奖单位予以表彰,并将获奖论文编印成《滨海新区第五届全科医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发至获奖单位及个人。



六、创新体制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




1
加强合作,助力基层医疗服务


新区政府投资6000万元,建成了面积达8250平方米的新北街和北塘欣嘉园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卫生计生委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委托蓝卡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承担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2
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创造性引入“互联网+”支持下的家庭医生签约及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了公建民营性质的新北街蓝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已启动试运营,并将与胡大一教授等合作设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三个防治中心。中心多次与社区沟通互动,组织家庭医生团队下社区21次,其中到街道居委会20次,家庭医生签约近1300人,利用新型媒体健康教育,家庭医生利用会员共享群,每半个月邀请著名专家开展网上健康讲座,受益群众近1万余人次。



3
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利用互联网平台,向上链接第五中心医院及其他上级医院和专科医生、向下链接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居民,搭建区域分级诊疗平台,推进“小病在社区、大病转上级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由此,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条互联网支持下家庭医生签约及分级诊疗工作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区将在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抓住当前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新医改各项工作任务,健全社区卫生服务长效保障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