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在重庆召开内部会议,就新医保目录公布后各省调整乙类目录、药品谈判以及后续动态调整等内容做了研讨。会议对各省2017年7月31日前完成医保目录增补做了明确约定,同时就调整名额做了要求,各省医保目录的调整数量控制在291个,增补仅限于乙类,且不得超过国家乙类数量的15%!
会议要点(原汁原味)
目录增补解读
一、目录增补压力很大,今年的难度不会低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应该说2017国家医保目录已经相比上轮医保做了较大增补,同比增加339个。这是医保保障水平的进步,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也需要看到,各地医保统筹水平不一,医保保障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医保资金压力较大。加上去年各地在做两保合一工作,新农合目录和医保目录整合,本来就有很多品种需要考虑是否并入。对于人社而言,压力山大。而新版目录限制增补不超过291个品规,更是给调整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二保合一新纳入各省的品种和10年地方增补的品种数量总和已严重超过291个数量限制,各省没有操作空间,操作难度还是很大的。
相信各地医保还是会考虑有多少钱做多少事,尽量保基本兜底线,而价费较高、医保负担较重的药品、非治疗性药品,增补肯定是有相当难度的。
二、目录增补只是开始,还有医保支付的漫漫长途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进入医保就可以高枕无忧,肆意扩张和向代理商敛保证金么?
上述说到各地医保资金有限,所以必定考虑如何资源最优化使用。如果目录适当放开,拿后面就是在医保支付上加强控制和调整。
医保是解决百姓医疗风险保障的,本身是个保险,那就是大家凑份子,做共济帮助,而不是一个社会福利。通俗点还是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所以我们会看到福建、安徽、浙江等地率先开始了医保支付标准的尝试和改革。进入医保目录,不代表就是给你全额报销,而会是根据保障水平,设定某个药品的支付标准。
这也意味着原来甲类几乎全部报销、乙类报销约70%的状况会被改变。基本治疗用药、治疗性药品按支付标准实际报销会比较高,但是某些辅助用药、高价原研药品的报销比例会降低。这将是未来发生的一个明显变化。
所以医保目录准入只是第一步。医保支付标准才是最后的管控手段。哪怕你进了医保,也许报销比例只有20%-30%,进入医保只是聊胜于无而已。
所以未来药品的临床证据会更加重要。是否具有治疗上的优势和经济学意义,会明显影响到支付标准的建立。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充分的临床证据,花代价进入医保只是做了无知无畏的投入。原有的医保准入后考空间靠医保支撑大幅上量的时代,即将过去。
即便是代理商,面对新的医保目录,也会比以往更加理性。新的环境和形势,这是必然的结果。
三、已经两保合一的省份,是福是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些省份去年已经做了医保目录整合,并公布了新的医保目录。如河北、已经按着“先合并过渡,再调整完善”的原则做了医保目录和农合目录的合并。
但是别忘了,这个目录原则上属于过渡目录,新的医保目录调整,是以国家目录为基数来说的。这是否意味着,刚刚合并的医保农合目录,就此又被作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