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开足马力争排头。今年,继续弘扬‘创新、开放、担当、诚信、超越’的医药高新区精神,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项目拉动为支撑、以要素联动为保障,争当全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通化市政协主席、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纪凯平信心十足地说,在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主旋律”中,高新区以“三抓”为基调,以打好“三个攻坚战”为“音”,以实现“三个新突破”为“律”,以促进“三个新提升”为“弦”,“三重奏”唱响振兴发展的好声音。
一重奏: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攻坚战,在“谋发展”上铆足劲,集聚发力助推振兴
去年,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实现GDP同比增长17%;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5.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利润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2%;医药健康企业发展到42户,是2015年的6倍。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认定为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这是一份不俗的答卷,彰显出医药高新区这个“国家队”进入大发展、快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提高开放水平;以项目建设为第一支撑,夯实基础、增强后劲。这是通化医药高新区一以贯之的本源之道。盯住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提高高新区承接项目平台的开放度。去年,高新区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10%,同比增长20%,引进和洽谈千万元以上项目86个。总投资50亿元的东宝科技产业园、30亿元的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20亿元的东方红生物制药等47个亿元以上项目,已成功签约落地入园。
今年伊始,医药高新区抢先抓早谋新篇,开足马力再出发。以医药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引进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药、长白山特色保健品和健康食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确保总投资30亿元的通化汕头经济合作产业园、5亿元的山东世纪阳光集团包装印刷和3.5亿元的绿行天下人参山野菜深加工基地等40个超亿元项目签约落地。
招商引资持续发力,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去年,谋划和实施项目94项,开工重点项目57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项,总投资340亿元。征地拆迁量、项目数量和项目投资总额是建区前10年的总和。全部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530亿元,利税160亿元,真正起到了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带动经济总量快速提升的重要作用。”通化医药高新区发改局局长胡志彬自豪地说。
胡志彬介绍,今年医药高新区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强度,新建、续建重点项目115项,总投资45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55项,10亿元以上13项。
项目要顺利推进,快速将“生地”变“熟地”是保障。通化医药高新区坚持征地先行,对全区可用土地全面普查勘查,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依法依规行政,坚决打击违建。
通化医药高新区国土分局局长张虎诚告诉记者:“眼下,已经对今年拟新开工的滨水欢乐谷主题公园、保民祥二期、紫鑫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的11块土地房屋征收拆迁工作列出了路线图、时间表,签署了责任状,全年收储土地3000亩以上,为项目建设开辟了可用空间。”
二重奏: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新突破,在“大产业”上花力气,优化升级促进振兴
去年,通化医药高新区统筹推进“四个五”发展布局,认真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创新示范、战略引领作用凸显,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格局加快生成。
今年,医药高新区确定出“翘翘脚蹦蹦高够得着”奋斗目标:全年GDP同比增长15%;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0%;增加值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0%,力争同比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0%;引进、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0个。
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新突破。今年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即全力培育发展医药健康产业。
制定医药健康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医药健康企业投资设厂、扩能改造、品种研发、平台建设、开拓市场、引进人才、上市融资给予大额资金奖励;做大做优增量,利用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集成优势,加快在医药健康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布局一批优质的重大医药产业项目,着力推动医药企业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方位创新,确保全年医药健康产值增长30%以上;促进联动发展,发挥大企业集团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强化医药业与其他健康产业联动,实现医药、物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点,促进医药健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修订区内基础规划,立足当前高新区产业发展基础和“一体为主、两翼齐飞、四轮驱动”的产业发展定位,聘请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对产业发展提升路径进行论证和调整,着力做好园区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大融资力度,充分利用高投公司的融资平台,建立健全运行规范的投融资体系,形成融、投、管、建一体化的良性循环,壮大公司资本、提高融资能力、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全年计划投资5.24亿元,完成道路、桥梁、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供热6大项、19小项重点工程及市政维修、维护等7项基本工程;加快“双创中心”建设,力争用两年时间打造出在全国、全省领先的双创示范基地。
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新突破。今年,重点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运营模式。“既要有‘管’的本事,更要有‘活’的能耐。”通化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李忠辉介绍说,为达到会“管”又能“活”,一是推行“管委会+投资公司”的管理体制,实行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二是改革人事制度,推行“档案封存、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建立岗位分层聘任制度;三是改革薪酬机制,实行以岗位责任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工资分配制度。他还告诉记者:“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改革已经拉开序幕。”
三重奏:促进发展格局、发展环境、发展质量新提升,在“抓保障”上有作为,环境建设服务振兴
“选择通化医药高新区投资不仅仅看中这里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更看中这里发展环境优势。”通化天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华一语破的。
作为“国家队”的通化医药高新区,平台建什么、怎么建,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至关重要。促进发展格局新提升。全力推动省部共建,借鉴泰州医药高新区的成功经验,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建立省部共建、省市共建机制,共同推进高新区发展建设;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好院士工作站、吉林大学通化市技术转移中心、省科技大市场通化分市场的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新区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进一步加快推进四环医药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推动北京昭衍公司GLP(新药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项目落地,力争引进或联合建立CRO(研发服务)机构、CMO(生产服务)机构和第三方公共实验平台;完善孵化平台功能,着力推动金田大数据中心及中小企业孵化园等新型孵化器建设,完善“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和“企业加速器”三级孵化链条,拓展创业服务中心功能。筛选引进科技型企业,重点引进生物医药、医药研发、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加快推进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富勒烯”项目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天然小分子外用凝胶”项目落地,并建立研究院。全年引进
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10户以上;提升会展平台形象,继续办好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学者参会,进一步丰富、创新论坛的内涵与形式,借助东北亚博览会将论坛打造成层次高、亮点多、实效强、影响大的国际品牌。
促进发展环境新提升。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省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细化银企对接,强化产需衔接,加大企业诉求督办力度,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承接市级2211项管理权限,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阳光下作业的基础上,建立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调整机制,开通审批项目管理平台,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形成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中介组织依法依规经营;加大涉软案件查处力度,大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促进发展质量新提升。全力培育支柱型企业,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通过强化产业链条、扶持重大项目、支持科技研发等措施,集中优势资源精心培育一批百亿级医药健康骨干名优企业、上市公司;推动企业扩能改造,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企业技改项目实施,用高新技术、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信息等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医药电商、人参电子交易、虎特电商、萌叔养生食材交易等电商平台功能,实现年内服务业产值增长20%以上的目标;加强税源建设,培育纳税大户,积极巩固后续财源。
通化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块金子招牌既是荣誉,也是动力,更是鞭策。作为“国家队”,高新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智力创新,“三重奏”同频共振,在继续跨越发展的道路上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争当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排头兵。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