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人体有一个“美人穴”,每天按一按,年轻10岁很容易

经络不通百病生,补什么都没用。不一定要吃药打针,因为每个穴位都是一味中药,每天学点经络穴位小知识吧!

(来源:黄帝内经养生院)



女人为啥会变老?



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在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没有什么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


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黄,发枯委,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耳。——《黄帝内经》




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


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




奇妙的养心穴——内关穴



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养心要靠内关穴。


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周围的人,越是心情抑郁、烦躁、爱发脾气的人衰老的迹象越明显。女人在生活工作里最容易受情绪左右,有些女性朋友过早出现衰老迹象,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关。




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它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点揉几分钟内关穴。调心养心、气血充盈才是真正的养颜之秘,用再名贵的化妆品也比不上自身气血足。




中医看内关穴

内关穴功效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它联络着上、中、下三焦,故可用于治疗上焦的心悸、胸痛胸闷;中焦的胃痛呕吐;下焦的月经病、泌尿系疾病等。





内关穴最值得推崇的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的双重调节功效:心率快时取针刺内关后可逐渐恢复正常,而心率慢时取之又可使心率逐渐回升、康复。故而说内关穴的适应症相当广泛。




内关穴功效这么发挥

1
按摩功效




调整心率:既能改善心动过速,又能改善心动过缓。


缓急止痛:对于心绞痛、胆绞痛、肠绞痛、胃痉挛甚至是痛经等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止晕止吐: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晕车效果尤其明显。





注意事项


1、时间:按揉按摩内关来调整心脏功能时,最佳的时间段是晚上7~9点。每次按摩的时间应当控制在20~30分钟。


2、力度:按揉的力度不要太大,应当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


3、气息:按摩内关时不要憋气。






2
艾灸功效




强壮肠胃:对于由肠胃敏感引起的腹痛、腹泻、腹胀等现象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宽心畅情:可以宽胸理气,对于心情抑郁、紧张等症和心脏病效果显著。




注意事项


1、温度:艾灸时的温度不要太高,以被灸的人感到心中舒畅为宜。


2、时间:艾灸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5分钟以内。


3、年龄:原则上所有人都可以按摩内关来保健。艾灸的方法由于偏补、偏热的作用明显一些,一般不用于儿童






内关穴适用人群



1、渴望延缓衰老的女性、中老年朋友;

2、心情抑郁、烦躁、紧张的朋友;

3、冠心病等急性心脏病患者;

4、中老年人;

5、部分体质虚弱的青年人。




按揉内关穴

年轻10岁很容易


使用内关需要注意什么?按摩内关来调整心脏功能时,最佳的时间段是晚上7~9点。按揉的力度不要太大,而应当以自己感觉舒适就可以,如果用艾灸,艾灸时的温度也不要太高。


按摩内关时不要憋气。每次按摩的时间应当控制在20~30分钟。艾灸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5分钟以内,或者以被灸的人感到心中舒畅为宜。


什么年龄段的人适合使用内关



按摩的方法比较安全,原则上所有人都可以按摩内关来保健;而艾灸的方法由于偏补、偏热的作用明显一些,所以主要适合于中老年人,部分体质虚弱的青年人也可以使用,但是一般不用于儿童。



身体无力,艾灸内关很管用



症状:气短、自汗、胸闷、胸痛、面色苍白、浑身乏力。

方法:艾灸内关穴10分钟,大面积艾灸前胸和后背各灸10分钟。


灸内关穴的时候,要用雀啄灸法灸10分钟。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前胸和后背比较简单,把艾灸盒/箱放在上面,点燃艾条放进去即可,时间长短自己决定。


前后各10分钟就可以了。前胸和后背是心脏的对应部位,内关穴就像是保护心脏的城墙一样,灸这三个部位,可以补心气、温心阳。很多人灸完之后都会感觉一股热气灌入整个胸膛,心脏鼓动得很有力量,心里感觉很踏实,甭提多舒服了。

《燕赵卫生动态》

一个关乎百姓健康的公众号

                                               编辑:陈天宇 孟叶林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