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国科学院2017年部署11个千万元级重大项目

记者3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将集中力量“抓大放小”,今年在农业科技、生物技术、资源环境和高技术等4个方向部署了11个重大项目。

“‘抓大放小’是‘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改变。”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科院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5个重点服务领域,设置了21个服务主题。现阶段科发局将50%的项目经费用于院“十三五”重大突破的项目部署,这些项目支持力度一般在千万元级别,执行周期为18~24个月。

在农业科技方向,中科院部署了部署“第二粮仓”项目(3000万元/18个月)旨在解决黄淮南片农业生产关键问题,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样板;部署了生态草牧业项目(2000万元/18个月)将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草牧业发展模式;部署了海洋生态牧场项目(1000万元/24个月),将为渔业转型升级兴业和“海上粮仓”建设提供支撑。

在生物技术方向,中科院部署了明胶酶法绿色制造2.0工艺研发及应用项目(1000万元/18个月),旨在实现国内行业全覆盖,在国际上推广;部署了国门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技术项目(1000万元/18个月),将建立生物快速检验检疫与物种鉴定体系。

在资源环境方向,中科院部署了全国及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评估项目(3000万元/18个月)旨在开展全国范围新一期(5年)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变化状况评估;部署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2000万元/18个月)将制定典型污染物土壤环境基准,建设不同类型治理示范区,支撑国家“土十条”落地;部署了典型县域乡村污染综合治理项目(1000万元/18个月)探索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及PPP产业化模式,服务新农村建设;部署了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项目(1000万元/18个月),评估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风险,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在高技术方向,中科院部署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研发及其产业化(寒武纪)项目(1000万元/18个月),旨在实现国际首个面向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芯片规模产业化;部署了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5G芯片产业化项目(3000万元/18个月),将建成自主知识产权的5G芯片和网络关键技术创新链,支撑国家“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总体目标。

同时,严庆补充说,“抓大放小”并不是真正要“放小”,在一些体量不大,但意义重大的项目上中科院也做了布局。他透露,科发局30%的项目经费将用于部署一些前期研发的项目,这些项目虽然不能立即产生经济社会效益,但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中科院将组织相关力量开展工作,并积极建议国家立项;还有20%项目经费将针对各个区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中科院分布在全国的分院跟地方一起支持,开展一些在当地有显示度的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16年,中科院院地合作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中科院全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1281个,其中新增转移转化项目1499个;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3831.43亿元,比上年增加273.2亿元,增长率7.68%;为社会企业当年新增利税472.44亿元,比上年增加30.2亿元,增长率6.83%。其中,为江苏、广东、河南、浙江、安徽、山东、重庆、辽宁、吉林、湖南、陕西、北京等12个省(直辖市)的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均达到100亿元以上,共计3204.81亿元,占总数的83.65%;利税共计390.19亿元,占总数的82.59%。

中科院科发局副局长赵千钧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可以明显感到地方、企业对科学技术成果的需求十分旺盛,未来中科院将继续加大有效科技供给,加大人力投入。中科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前景乐观,“十三五”期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累计预计超过2.2万亿元,新增利税累计预计超过3000亿元。

据了解,按照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有关部署,面向经济主战场,2016年11月中科院发布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针对有望实现创新跨越的“重大突破”,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布局科技项目,将组织若干具有重大效益和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通过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创造出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或直接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本文转自:科学网)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药时代合伙人们的精彩故事!

↓↓↓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