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中医治疗常见胃病一—辩证施治

专家小传:
林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95876部队主治医师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治医师

胃炎是胃黏膜慢性炎症的统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临床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与慢性肥厚性3类。

现代医学认为: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除了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胆汁反流,遗传,药物,环境等有关外,还与下述因素息息相关。

1、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已经成为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罪魁祸首,谁说胃病不传染,幽门螺杆菌传染胃病立竿见影。生长于胃黏膜的幽门螺杆菌,损伤消化道黏膜,是诱发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原因。我国自然人群该菌感染率达40%~60%,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为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进餐不规律,进食粗糙,辛辣,过烫,过凉食物。

3、为精神因素。持续和过度的精神紧张,可造成胃黏膜局部缺血,可诱发本病。

4、吸烟诱发消化性溃疡,且使溃疡难以愈合。

目前,西医治疗以杀灭幽门螺杆菌为主要治疗手段,开创了治疗胃炎的划时代变革,以克拉霉素,替硝唑为主体,结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铋剂的二联、三联、四联疗法风靡一时,这种治疗方法固然有它的先进性,科学性。

然而,不要忘记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祖国医学在治疗胃炎上仍有独到的魅力,根据科学验证如黄芩、黄连、大黄、黄柏、桂枝、地丁、玫瑰花、土茯苓、高良姜、乌梅、山楂、厚朴、枳实等有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更为可贵的是按照传统的中医辩证治疗,各种中药按不同的原则组方,杀灭幽门螺杆菌疗效独特。

这可能与通过辩证治疗改变了胃腔体液等内环境,从而破坏了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有关,同时据现代药理研究,人参、丹参、黄芪、白芍等中药能加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动,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再者,传统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不仅杀灭幽门螺杆菌与西医无显著差别,而且在改善胃脘不适,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西药。

慢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不论属于那种类型,首先应除去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彻底治疗引起急性胃炎的口腔、咽喉部慢性感染灶,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及药物,戒烟酒等。饮食宜节制,不宜暴饮暴食,避免聚餐传染,发现同餐、家庭成员有此病者要严格进行餐具消毒,要适当调控情志,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度忧伤。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痞”,“胃脘痛”,“反酸” 和“嘈杂” 等范畴,慢性胃炎的病机病因 ,多由于机体的脾胃素虚,加之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主要由饮食所伤,七情失和,痰湿中阻,病邪有寒热之辩,病机有虚实之分。

中医认为,胃与十二指肠溃疡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胃虚寒,肝胃阴虚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火郁,痰湿较为多见。用中医中药治疗,关键要搞好辩证论治,根据胃炎的病因,症状,舌脉表现,中医辨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脾胃湿热型

临床症状:多见上腹胃脘不适,闷痛、腹胀、嗳气、呕酸,食后加重,口臭、不思饮食、大便干涩不畅。剑下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原则: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选中药三黄左金汤加减。

中药处方:黄芩12g,黄连6g,大黄6g,厚朴10克,蒲公英、地丁草各30g ,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靑蒿各20g,苏梗、玫瑰花各10g,木香10g,三七粉3g,白蔻仁10g,佩兰12g, 竹茹、枳实各10g, 吴茱萸6g。水煎服、连服5--10剂。

临症加减:疼痛较剧者加延胡索、五灵脂、郁金、木香各10克。

肝脾不和型

临床症状:胃脘不适或疼痛、连及胁肋,时时暖气、恶心欲吐等,舌尖有瘀紫、苔薄白,脉弦细等。
   治疗原则:宜采用行气疏肝,活血化瘀等治疗原则。选中药柴胡疏肝汤加减。 

中药处方:柴胡、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当归、赤芍、白芍各12克,广木耳、青皮、陈皮各10克,乌梅、砂仁、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 
  临症加减:兼气滞血瘀加丹参、焦山楂各20克,蒲黄(包煎)、五灵脂、川芎、郁金、木香各10克。

胃络瘀血型

临床症状:胃脘刺痛或如刀割样,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甚或吐血、便血。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

 治疗原则:宜活血化瘀止痛。方可选失笑散(改汤剂)合丹参饮。

中药处方:蒲黄(炒香)、五灵脂、山楂各20克,丹参30g、檀香、 砂仁 各5g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

 临症加减:① 偏实、偏热者,加生大黄、生甘草。② 如偏血虚之瘀血,则方改为调营敛肝饮(归身12克,白芍(酒炒)15克,阿胶(蛤粉)10克,枸杞15克,五味子10克,川芎10克,炒枣仁(炒研)30克,茯苓15克,广皮12克,木香10克。)加白芨、三七。③ 如中虚偏寒,脾不统血,可加黄土汤(灶心黄土、白术、炮附子、炙甘草)加减。

脾胃虚寒型

临床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色苍白,或见呕吐、便血,血色紫暗。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温中健脾,散寒缓急止痛。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

中药处方:黄芪30克、人参10克(党参20克)、茯苓、白术、白芍各15克、高良姜、炙甘草、陈皮、木香、砂仁、桂枝各10克、生姜、大枣、饴糖各适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

胃阴亏虚型

临床症状:胃部隐隐灼痛,烦渴思饮,咽干,食欲不振,大便干涩。舌质红,苔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或弦细而数。

 治疗原则:养阴益胃,养肝活血。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中药处方: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各15克,当归、川楝子、白芍、生甘草各10克。


微信: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药店

长按二维码点选(识别图中二维码)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