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读书】接过父亲手中的药箱

点击上方“山东卫生计生科教宣传”可订阅哦!

接过父亲手中的药箱


朗读/清风

作者/冯春霜   邹平县人民医院 




       父亲是孙镇冯家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性情秉直,待人热情,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为全村及周边乡亲的生命健康兢兢业业50多年,是全村老老少少都信任和依赖的老乡医。懵懵懂懂时,我就觉得父亲肩上那个方方正正带着红十字的药箱特别神秘,一排排的小药瓶,一支支的小针药,长长短短的针管又可怕又神奇。爷爷奶奶、大人小孩找到他说不好受时,父亲似乎总是能够知道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打针或者吃药,很快就能解决。更让我崇拜的是,父亲输液打针特别准,有时摸一摸,根本就看不到的血管也能一下子就扎进去。在长年的耳熏目染中,什么退热针、消炎针、止痛药,我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所以,小小的心灵中,我对小药箱充满了期待,对医学充满了向往。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年轻时因为家庭成分的影响,入党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岁的父亲又郑重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这对他是一种鞭策与激励,更是一种信任与托付,所以父亲血肉中流淌的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全都融入到为乡亲们的看病服务中。记得小时候,深更半夜我们正在熟睡,房间的东墙经常忽然就“咚咚咚”的响起来,无论寒冬酷暑,无论冰霜雪雨,父亲总是一咕噜爬起来穿好衣服,拿起药箱就出门,因为晚上踹墙的一定就是重病人。父亲从来不乱诊断、乱用药,能口服的绝对不打针,能打针的绝对不输液。

      对于需要到县医院会诊的病人,父亲总是事先联系好他曾经的老师或熟悉的医生,让乡亲们省时间、少花钱。对于病情重、年经大的病人,父亲总是亲自陪着去,一是确保路上安全,二是同时能够向县医院的医生们学习。说起学习,我的记忆中,临睡前看书是他多年的老习惯,所以,他的医学知识结构没有落伍,现代内科新技术的开展、新设备的更新他基本都能做到知晓和了解。头脑活则人不老,今年70岁的父亲,依然还在给乡亲们看病取药、打针输液,依然最爱看足球、篮球等竞技体育和医学书籍,自己还编排出了养生操,天天坚持做。每当我们劝他来县城休息养老时,他总是说,能干一天是一天,我走了,乡亲们看病就不方便了。


        父亲做人做事的风格无形中影响着我的成长,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不仅时刻警醒自己要认真对待每天的工作,更勤于向书本、向老师学习,先后完成护理专科、本科及健康管理师的学习。在担任护士长期间,我从工作上严谨认真以身作则,从作风上倾情奉献率先垂范,在科室病人大量加床的情况下,曾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从而带出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队伍,她们现在都成长为医院护理队伍的骨干和管理人才,科室也荣获市级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岗,我个人获得市、县级三八红旗手、优秀护士。随着工作的调整,我先后又从事门诊部、院办和宣传工作,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都敢于担当,乐于成长,想方设法完成工作,竭尽全力做到更好。


        小草的种子长出小草,苹果的种子长出苹果,楠木的种子长出楠木。朋友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今天,我们的卓越与成功,我们的幸福与安康,都得益于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和敬爱的父母为我们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这粒种子,遗传着仁义礼智信的基因,沐浴着真善美的阳光,生发出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枝叶,绽放出和谐文明、感恩诚信的花朵。我想,做为女儿,我会接过父亲手中的药箱,坚定的背在肩上;做为一名梁邹儿女,我会永远记得我是一粒什么样的种子,应该开出什么样的花朵,这正是:

柳叶绿,梁邹大地春意浓。

桃枝红,百花齐放唱文明。

家风正,五城同创大邹平,

党风清,国富民强中国梦。


编辑/发布
张乐群
微信号:sdwsjszz
投稿地址:sdwsh-008@163.com
联系电话:0531-88955484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关注本订阅号: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