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莱芜市“十三五”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促进与教育旨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影响健康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是维护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境和有力抓手。为了进一步创新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模式,提升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和《山东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山东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二五”时期,全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围绕打造“健康我嬴赢在健康”服务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深入开展居民健康知识普及、健康技能培训和行为干预、控烟履约等工作,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初步建立,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由2008年的8.16%升至2015年的12.08%,为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奠定了重要基础。

1、健康传播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五年来,全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模式和策略,以“五个平台”建设为抓手,采取不同形式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改变公众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为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素质和整个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健康教育网络建设为平台,深入做好单位健康教育,密织健康教育网络,全面深入开展各项健康教育工作;以“社区健康教育大讲堂”为平台,抓好社区健康教育,全力做好全人群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健康干预;以“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积极做好农民健康教育工作;以省级无烟单位创建为平台,抓好控烟健康教育工作;以新闻媒体宣传为平台,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工作。全市累计举办健康教育培训30余次,技术指导200余次,重点公共场所健康教育指导300余次,与电视台合作栏目4个,长期播放健康教育公益广告24条。共设计印制健康知识传播材料200余种150万余份,推送手机健康短信5万余条。

2、健康促进与教育示范场所建设初见成效。积极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1个,省级健康教育基地1个,省级明星健康家庭2个,创建示范机关单位10家,示范社区6家,示范餐厅(食堂)10家,示范学校7家,建设健康主题公园4处,健康步道4条。会同妇联,联合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选拨培训,指导社区、家庭健康教育工作,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市共计选拨培训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491人,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工作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

3、控制吸烟工作取得新进展。围绕监测、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无烟环境建设,开展了大量的控制吸烟相关工作。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的通知》,会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支持〈广告法〉修订拒绝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倡议签名活动的通知》,倡导“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全市193所中小学校约有3000余名师生参加了签名活动。启动健康中国行-2015年度无烟生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无烟生活”为主题,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动员青年志愿者参与“公益快闪、无烟生活”活动。现场共展出板面60余块/次、制作条幅20余条、发放传单4000余份,咨询1000余人,参与活动现场互动的学生与群众约10000余人次。拍摄制作了公益微电影《爸爸的礼物》,被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国烟草控制资源中心的视频专区录用。

(二)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健康中国、健康莱芜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卫生与健康工作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作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为做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十三五”时期,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群众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健康传播的方式方法变化越来越大,行为干预的难度日益增加。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健康促进与教育普遍认识不足。多部门协作合力应对健康危险因素的局面商未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人财力投入不足,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二是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不够健全、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市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不同梯队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业务素养偏低。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服务能力与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三是健康信息的传播与管理渠道泛滥。当前我市健康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健康信息的传播模式比较单一,网络等新媒体的利用程度不足;人们获取权威、科学的健康教育信息的渠道有待拓展;对健康信息的发布、监测与评价缺乏具体措施和行动,对于错误信息、误导性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四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201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08%。其中,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9.78%,农村居民为7.98%。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为策略,以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以中小学健康教育为重点,以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努力打造“健康我嬴赢在健康”服务品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莱芜建设。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体系,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力建设显著提升,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健康教育服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增加,烟草流行势头有效遏制,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差异不断缩小,健康教育公平性明显提高。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成人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2%,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23%和13%。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降至25%以下,其中男性降至48%以下,女性降至1.6%以下。 

——健康促进示范场所建设深入推进。到2020年各区全部建成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区,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健康促进示范机关、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健康示范社区各8个,健康示范家庭300个;无烟机关、无烟餐厅、无烟学校各50个。

——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到2020年全市建成省级健康教育基地(场馆)4个,覆盖全市20%以上的居民。

   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年

目标

2015年

水平

指标

性质

健康

生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2

12.08

预期性

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流行率

%

<26

预期性

健康

环境

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

2

预期性

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健康促进示范机关、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健康示范社区

8

健康示范家庭

300

无烟机关、无烟餐厅、无烟学校

50

健康

教育

基地

省级健康教育基地(场馆)

4

预期性




主要任务

(一)以中小学健康教育为重点,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当中。会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创建、青春健康进校园活动工作,开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教材和相关课件,加强对学校健康教育课师资培训,设计编写覆盖重点健康知识、技能和行为并适合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组织开展常规性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和评估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案,为各级政府做好疾病预防、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以基层健康教育为基础,扩大健康教育工作覆盖面。在全市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健康进万家、幸福伴我行”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结合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等实际,创造富有乡土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形式。选择吸烟、酗酒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疾病的群众现身说法,大力普及“健康素养66条”。充分发挥基层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庄户剧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阵地和计生专干、乡村医生的作用,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健康知识一条街、健康主题公园建设,帮助广大农村居民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机关、事业及企业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三)以卫生计生机构为支撑,创新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是健康促进与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无烟卫生计生机构、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创建等活动,立足实际建设健康教育基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普遍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落实个体化的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服务;医院设置戒烟门诊,提供戒烟咨询和戒烟服务。注重发挥各级医护人员、有关专家的作用,加强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的有机结合,将健康教育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全程管理服务,促进卫生服务模式由“重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转变。

(四)以健康科普为主题,加强健康知识传播。推进以“三减三健”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加强健康科普工作,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创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倡导“互联网+医学科普”传播权威医学科普知识。发挥好“名医话健康”电视栏目作用,组织开展“百名健康教育专家千场健康教育讲座”活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科协以及其他社会各部门、团体的作用,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健康传播活动。

(五)以控烟履约为手段,推动无烟环境创建。广泛开展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机关、无烟单位等,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积极建设无烟环境。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烟草控制工作督导管理,引入第三方暗访评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力争率先实现全系统室内无烟目标。开展成人烟草流行监测,普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提供戒烟指导服务,逐步降低吸烟率上升的趋势。指导大众媒体积极参与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控烟的氛围。

(六)以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探索区域性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活动,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和培训,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推动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层层开展健康促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家庭等健康细胞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探索出适合我市市情的可行、可复制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我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保障人民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要开展高层倡导,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覆盖各个部门的健康促进工作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统筹当地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把健康促进与教育作为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制定本部门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二)推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将健康促进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积极支持各部门建立和实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对健康的影响。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应对和解决威胁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促进各项措施落实。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是公益事业,具有普惠性特征。推动政府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必要的健康促进与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规定保障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确保中央补助地方的健康促进与教育经费落实到位,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健康促进能力建设。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形成统一归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实人员力量,改善工作条件。积极探索基层健康教育网络建设模式,因地制宜推行计划生育专干转岗培训承担健康教育职能,大力培养城乡健康指导员,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教育服务力量和服务能力。

(五)强化监测评估。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价机制,制定规划任务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与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各级要及时总结典型经验,积极推广。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