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了《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首发仪式。未来网记者了解到,《中医药与健康》是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浙江省也是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
有专家认为,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既能培育人才,弘扬中华文化,也有助于青少年提升健康素养。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会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而且,小学阶段未必能达到期望的中医启蒙效果。
网友认为中医洗脑小学生 专家反驳
还有网友说:“中医药文化进大学、进中学是好事,很多有判断力的同学会全面认识到中医的荒谬,然后就客观批判地对待中医。但入小学、入幼儿园就不妙了,这些孩子还没有辨识能力,纯粹成了洗脑,要很久才能扭转过来。”
对于中医进小学的担忧,在有问APP组织的论坛上,同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法律保护重点研究室主任宋晓亭说:“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传统医学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在很快的时间内,全国会推广这种做法。”
宋晓亭表示,我国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确实很重,加社会活动的时间、参加兴趣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是和当下盲目追求升学率有必然的关系,和我国的课程建设、知识结构完善没有大的关系。应该减少的是那些重复的、机械式的练习和作业,应该增加的是文化的教育(包括中医药文化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教育)。“至于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我认为不会。”宋晓亭补充道。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赵敏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现在大多数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的人都是中老年,中小学生学习中医药知识也有助于从小培养健康生活的理念,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健康中国,从娃娃抓起。”
中医进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创举
赵敏认为,中医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上传承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具有最完整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青少年学习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赵敏接着说,“从娃娃抓起,可以增强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兴趣,也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黎尔平表示,《中医药与健康》进小学课堂,这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创举,浙江省教育厅开了个好头。他还强调,中医既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传统文化,它进小学课堂,将使传统文化有了新的传承形式。
中医进课堂需要好老师 课程联系生活
黎尔平说,作为一种选修课,一定要把教材写好,要有好老师,否则,将走向两端:或深奥难懂,击败了孩子的兴趣;或过于神乎其神,变成一种玄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杂志社基础教育编辑室常务副主任孙珏说,跨学科、多学科整合将成为未来课程体系的趋势,中医课程的开发不一定是做加法,可以将中医药课本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做专,做深。
对于中医过于深奥甚至不够科学的说法,赵敏认为,小孩子学中医药知识,应该注重践行,让他们学以致用,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兴趣。例如,饮食与四季的关系、生活的做息习惯等,传统民俗讲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思想。
黎尔平说,懂得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孩子的心灵会对自然产生敬畏,会调适自己,比如他们懂得吃过多油炸食物会上火,孩子就能学科学合理饮食。
因此,黎尔平建议,既然中医健康知识作为选修课,一定要体现选修的特点:首先是兴趣第一;其次,千万不要把课本变成死记硬背、灌输性的教材;再次,要生动活泼,与生活中的情形联系在一起;同时,不贬低西医,但以中医为主线;一些试点学校与中医院合作,让孩子有去看看中医临床治疗。
“可以采取郊外踏青,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等方式,也可以和植物课相结合,让孩子亲身体验中医。” 赵敏如是说。
“传统的才是世界的,中医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宋晓亭表示,世界多数国家对中国系统完整地保有这样一门技术赞叹不已,许多到中国留学的外国人就是来学习中医药,我们要让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瑰宝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