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健脾祛湿不麻烦,食疗加上几款中成药!

健脾祛湿不麻烦,食疗加上几款中成药!



1、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2、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


3、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临床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4、健脾丸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5、参苓白术丸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脾祛湿”---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 


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


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下面介绍几款去湿良方:




一、食疗法




1
白鲫鱼煲汤



用油将鱼两面煎黄,用开水猛火煲汤,煮成白色乳状。然后加砂仁3克、陈皮3克、香菜20克、生姜10克,稍滚三分钟。鲫鱼性甘平,补而不燥,健脾去湿,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中医认为此方补脾胃甚好。  



2
田艾煲鲫鱼



田艾30克,鲫鱼250克,生姜10克,煲汤饮用。此方不仅健脾去湿,还可以预防蚕豆病。



3
砂仁苡米淮山粥



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湿。 



4
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肢体无力。




二、艾灸法



艾灸疗法是传统道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祛湿。


推荐让你事半功倍的中药艾灸



三、药灸和纯艾灸的区别
1


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2


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1


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含有中药的艾条】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含有穿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



四、艾灸取穴





1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2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疗30分钟。




3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灸仪灸30分钟。




5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灸仪灸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15分钟。



五、药疗法





如果春季得了胃肠型感冒,感觉整身困倦、胃口不好、大便烂、脘腹胀满、舌苔厚腻,可服藿香正气丸或者藿香正气水。


如果平时脾胃虚弱者,出现胃口不好、大便稀溏,感觉困倦,可服参苓白术散调补脾胃。



六、外洗去湿醒脾法



用生姜100克、陈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湿、解困,如觉得烦琐,可以用此水泡脚。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