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政策吹风会】国务院医改办:2020年形成完善医联体政策体系

点击标题下「39医药公社」可快速关注

我国全年门急诊量为70多亿人次,平均每日约2000万人次。如何才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4月14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介绍,2017年,我国将基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王贺胜表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医联体试点,逐步形成“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较为成熟的模式,试点工作成效初显,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发展上,将重点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包括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等。


二是,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包括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等。


三是,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资源上下贯通。包括鼓励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在保持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前提下,统筹人员调配、薪酬分配、资源共享等。


四是,完善保障政策。包括进一步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的挂钩机制等。


事实上,从2013年到2016年末,在北京市区域内,就开始全面探索城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和郊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在2013年11月-2014年6月的试点探索阶段,按照北京市目标要求,城八区都要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而在今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也曾提出,国家要鼓励各地建设“远程医疗、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的“1+3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分级诊疗,借助互联网,“1+3工程”有了快速推进的捷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比传统路径的医联体而言,基于互联网建设的医联体似乎已经成为建设医联体的快速路径。从大致方向上看,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可以实现多点执业、团队医疗、远程医疗,而包括影像、检查检验、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共享等都可实现互联共享。未来,互联网+医联体能否成为化解“看病难”、推进分级诊疗的主要策略,值得关注!


“亲爱的小伙伴,点击以下二维码便可关注我们。我是39医药,若想提供任何医药行业新闻线索可直接加我(个人微信号:yiyao39),很高兴能认识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