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儿童口腔发育特点与保健!



龋病、牙周疾病是损害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危害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家长应了解预防牙病的基本知识,为您的宝宝从小建立科学的口腔保健观念和行为。


一、宝宝的口腔发育有什么特点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乳牙在婴儿期萌出,恒牙从6岁左右萌出开始至12岁左右后替换完成,历时平均6-7年。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口腔发育特点和保健意义。

婴幼儿期是孩子乳牙萌出、恒牙硬组织形成和矿化的时期,也是饮食习惯形成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口腔问题可能导致不良的饮食和咀嚼习惯养成,造成营养不平衡而影响生长发育。前牙早期缺失会造成不良的发音方式,影响发音的清晰度。家长不良的喂养习惯也容易导致婴幼儿龋(奶瓶龋或喂养龋)发生。

学龄前期患龋率和患龋程度逐渐升高,同时还易出现牙龈炎。如果乳牙牙根出现严重病变,可能影响其下方恒牙胚的发育,使恒牙不能正常萌出或恒牙长出即是坏牙。

学龄期儿童经历乳牙到恒牙的替换,颅颌面和牙齿发育逐渐成熟。这时期的口腔保健直接关系到稳定的恒牙咬合关系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口腔的慢性疾病会限制摄入食物的种类,发炎和疼痛会影响儿童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这时期也是儿童牙外伤的高发年龄,牙齿折断较为常见。家长应关注宝宝的牙齿缺失或者错颌畸形,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进而影响心理发育。


二、家长应了解儿童口腔保健要点

1、培养宝宝的良好的饮食习惯

提倡母乳喂养,牙齿萌出以后规律喂养,逐渐减少夜间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宝宝时,应当避免奶瓶压迫其上下颌,不要养成含着奶瓶或含着乳头睡觉的习惯。牙齿萌出后,夜间睡眠前可喂服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建议宝宝18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减少每天吃甜食及饮用碳酸饮品的频率,预防龋病的发生;牙齿萌出后,进行咀嚼训练;进食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固体食物;培养规律性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

2、宝宝牙齿萌出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

乳牙萌出时婴儿可能出现喜欢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个别婴儿会出现身体不适、哭闹、牙龈组织充血或肿大、睡眠不好、食欲减退等现象。待牙齿萌出后,症状逐渐好转,建议这一时期使用磨牙饼干或磨牙棒以减轻症状。另外,还要注意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尽量不用安抚奶嘴,在发育过程中及时纠正吮指、咬唇、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3、如何保持宝宝口腔的清洁

注意宝宝的口腔清洁,尤其在每次进食以后。牙齿萌出后,家长应当用温开水浸湿消毒纱布、棉签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婴儿牙齿,每天1-2次。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选用婴幼儿牙刷为幼儿每天刷牙2次。

教会宝宝正确刷牙方法。3岁以后,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选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用最简单的“画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颊侧、舌侧及咬合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儿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证刷牙的效果。当儿童学会含漱时,建议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4、定期带宝宝做口腔健康检查

宝宝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由家长选择具备执业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检查牙齿,请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此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宝宝到了3岁以上,可就医接受由口腔专业人员实施的局部应用氟化物防龋措施,每年2次,预防宝宝发生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带宝宝去专科医院,由口腔专业人员对宝宝窝沟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三、预防儿童期常见的口腔疾病

龋病、口腔炎、牙齿萌出异常和错颌畸形是宝宝的口腔常见疾病。预防和及时治疗这些疾病与家长正确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龋齿

牙齿硬组织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若不及时治疗可形成龋洞,并可继发牙髓炎和牙根尖周炎。龋齿的继发感染可形成病灶,引起或加重风湿病、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全身性疾病。龋齿是多因素所致的疾病,是细菌、饮食、牙结构和唾液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口腔炎

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仅限于舌、牙龈或口角局部,也可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角炎。口腔炎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所致,也可因局部刺激引起。

3、牙齿萌出异常

牙齿的生理性萌出有一定时间、次序,而且左右成对萌出。临床上将牙齿的萌出时间作为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志之一。乳牙是恒牙的向导,自6岁左右开始,恒牙按次序相继取代乳牙,如果乳牙不按时脱落,就会使恒牙不能正常萌出或萌出错位。

4、错颌畸形

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先天性和(或)后天性因素所致的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和面部畸形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发育畸形。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