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院鼓励员工去其他医院上班,什么鬼?

华西医院不仅为联盟医院开展专业培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助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还把自家员工送到联盟医院那儿,全职上班。



8个月了。每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专家佘毅背着包,来到成都市成华区上班。


从2016年8月开始,他的日常工作地点就从华西医院,改为成华区双桥、府青和青龙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和佘毅一起、到社区“驻点”的华西医生,有7人。4名全科医师、3名专科医师,皆是主治医师以上。


“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建立的紧密型医疗联盟——‘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门诊部双向转诊办公室主任刘姿介绍。


在“紧密型医疗联盟”中,华西医院不仅为联盟医院开展专业培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助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华西还把自家员工送到联盟医院那儿,全职上班


拿华西的工资,在社区医院上班


作为全科医生,佘毅等4人要分片负责,分别对应成华区内的3家区级医院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会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病人随访、病情监测、患者教育等工作。同时,参与社区医疗机构或下属科室的管理,规范流程操作,完成临床带教等。


图片说明:社区医师汇报华西带教成果


专科医师则从专业角度出发,除了日常坐诊、看病,还要负责带教、科室管理等。


这7人还要维护、运营“华西专家网络门诊”。“针对部分基层拿不准的病,驻点专家可以申请远程视频,让患者和华西院内医生面对面。遇到处理不了的疾病,还要申请华西绿色转诊通道。”刘姿说。


图片说明:驻点医生在微信群中秀“远程医疗”


在7人基础上,华西还安排了4名“兼职”巡诊专科医师。每天8小时中有4个小时,或每周5天里有两天半,在社区医疗机构巡视,负责带教、医疗质控等。他们分别来自神经内科、营养科、心理卫生中心和实验医学科。


据悉,这11名或全职或兼职的驻点医师,要根据《“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双考核实施方案》,接受双重考核。


一方面,华西医院分管院长和成华区卫计局局长领导双考核小组,按月考核11人的具体工作量,按季度考核11人和所在区属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质量,全年结束时还有年终考核。


另一方面,考核结果将作为华西医院对11人绩效管理的考评依据,并给大家发工资。这还将纳入成华区卫计局对区属基层医疗机构的年终综合考评。这样一来,既保障了派驻人员的工资待遇,也提高了派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半年运营下来,佘毅等人的薪水比在华西工作时,“一点不少”。


鼓励青年骨干到其他医院挂职


华西医院外派骨干的做法,有些年头了。


2014年,华西开始建设紧密型医疗联盟。当时就提出,会向联盟医院开放“6种资源”,其中包括“帮助建设具有特色的临床重点专科,委派华西医院临床技术骨干挂职担任联盟医院有关专科的副主任”。


在实际运营中,华西的外派“精英”们往往会任职医院管理层。比如↓



在“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中,外派的主治医师不光是问诊、看病、带教,也负有重要的管理职能。


目前,有1名全科医生兼任成华区医疗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主管成华区区级医院工作。另3名全科医生在其分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主任助理。“经过1年的驻点,他们的管理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刘姿介绍。


据悉,为了鼓励更多主治医师下沉到社区,华西医院于2016年下发文件,设立“社区专职岗”和“社区巡诊岗”。凡申请此岗、到社区就职且表现优异者,医院在职称评定方面,会对其倾斜,优先考虑。


同时,考虑到主治医师在专业上有持续学习、精进的需要,在驻点期间,他们每周有一个固定时间,要回到科室,参与学习、业务讨论。


让“华西文化”融入合作医院的血液


刘姿认为,“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是紧密型医疗联盟的升级版。它肩负着多重使命。最直接的,就是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到华西专家。其次,华西医院向成华区开放全科短期进修、实验室、心电轮训、学术研讨会议等多元化在职在岗培训项目,通过加速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升基层承接分级诊疗、实施慢病管理的能力。


截至目前,11人专家团已经在成华区开展了30余次、覆盖千余名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内容聚焦在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管理,以及疑难重症的识别、分级等。


有数据显示,成华区基层医疗机构2016年诊疗量达88.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1.35%。联盟共计提供门诊及入院预约服务120人次,下转服务253人次,网络联合门诊服务222人次。“首诊在基层、转诊大医院、康复回社区”分级诊疗的成华路径,初步形成。


既然是“紧密型合作”,就必须手拉手、一起走。目前,华西派遣实验室质控专家组到社区内调研,全面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等。最终,希望分阶段实现联盟内检验结果互认。


“针对同一个标本,质控组会安排人手,同时在华西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进行测试。如果结果超过可接受范围,质控组会去探究差异的根源,并给出解决方案。”刘姿介绍,比如,质控组专家曾经发现,有家医院采用较好的仪器设备,但有部分测试结果与华西结果差异较大。最后发现,是因为试剂供应商无法持续、稳定地提供匹配试剂。质控组专家将相关问题告知该院领导后,并给出了解决建议。


“我们的外派医生会将华西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联盟医院的血液。”刘姿强调。


2016年,成华区一家基层医院成功抢救了一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后,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都非常兴奋!把华西医生培训的知识都用上了,谁都不愿放弃。”刘姿欣喜地说。


基层医务人员要“有活干”、“多干活”


据悉,“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今年还有一系列举动,目的是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让他们“有活干”、“多干活”。


比如,今年6月,“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将向社区居民,全面推开糖尿病、高血压签约服务包。


华西和社区医院会根据服务包的列目,按流程分工协作,管理社区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比如,华西的医学专家任职“医疗总监”,参与指导日常随访,营养科、康复科、心理卫生专家补充特殊需求。成华区基层医务人员负责日常管理,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首诊、复诊和并发症前期评估。


“互联网+医疗”也将是联盟的发展方向。华西医院与成华区会全面开通网络联合门诊服务;已经运行的网络心电管理系统实现了远程心电阅片和心电会诊,引导区内患者在基层首诊;通过微信、QQ、电话预约等渠道,搭建门诊、住院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年内,华西医院还会在成华区安装自助打印机,居民可以在“家门口的医院”,打印所有在华西检查的报告。


编后:人的牵绊是医联体有效运营的保障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无论从名词、还是从实质看,都非新鲜事物。单纯在国家卫计委网站检索信息,最早于2002年,就有相关表述。


在实际运营中,不少医联体属于“新闻型联盟”:即只出现在新闻发布会、新闻稿上,但没有落实为行动。


燕小六以为:说到底还是关键位置上没人,无法保障“执行有力”。


华西医院在布局医疗联盟之初,就非常注重“人”的力量:把经过“我”熏陶、认同“我”文化的人,放在“你”的核心管理岗位上,最终三方获利。


首先,“我”的人有华西人脉,可以调动华西资源,能助“你”发展。


其次,“我”实现了纵向人才流动,疑难重症能顺畅地双向转诊,“我”的相关产品(培训、互联网+、服务包、数据库)能够落地。


最后,人往“高”处走,不仅是某专业的“教授”,更是某医院的院长、书记,格局高了,眼界高了,未来发展更宽广了。


据悉,从2001年至今,华西医院已经在全国15个省市,牵手600余家联盟医院。这必是一盘很大的棋。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