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打造重点学科集群 筑就区域医疗技术新高地 ——广汉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纪实


曾经,得了大病就要去德阳、成都等地治疗,成了广汉百姓看病难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成为该市卫计局局长黄海鹰的一块心病。

“医改体系再完善,服务再优越,没有领先的重点专科、过硬的技术水平,不能为老百姓解除病痛,一切都是空谈。”黄海鹰说,近年来,广汉市卫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改善条件,提升服务能力,临床部分专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逐渐跻身德阳市、四川省先进水平,让老百姓省去奔波求医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事实上,广汉市早在1999年就开始创建临床重点专科,当年,该市中医医院儿科通过评审成为省级重点专科,此后又先后创建德阳市级重点专科4个,并拥有全省县级市最大的透析中心,《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研究项目处于地区领先水平。

为营造科研学术氛围,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今年,广汉市印发了《广汉市卫生计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制度》,并将制定《广汉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引进和培养暂行办法》,建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专科建设。倾力打造了“名医讲坛”,推进以“名医讲坛”、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情况通报会为载体的“4+1”行动,医疗卫生事业形成了有专科、有特色、有专长的良好发展局面。


接轨国际前沿

人文关怀让医疗服务有温度

走进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一面照片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如果没听介绍,很难将照片中的一张张笑脸跟病人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我们肾友会的会员,现在的会员人数已经达到近200人了。”肾脏内科主治医师蔡震川说,形式多样的宣讲、联谊,吸引了当地肾友的广泛参与,肾脏患者间相互交流、鼓励,这里成为他们温暖的家。

如今,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组建起肾病治疗的“正规军”。肾脏内科是德阳市级重点学科,现有医护人员30名,肾脏内科医生10人。学科带头人、院长李培贵,蔡震川不仅是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会员,还相继被评为广汉优秀专业科技人才、广汉市学科带头人。

精湛的技术也令人称道。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德阳市率先开展人工血管置入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建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拥有全省县级市最大的血液透析室的医院,医疗规模居德阳市前列。

提起这些成绩,蔡震川谦虚而自信地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先意味着我们要做得更好。”他告诉记者,科室每年都会选送医护人员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二院、台北新光医院等全国著名的大型医院专修培训,并与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央医院、俄罗斯谢东诺夫医学院肾脏内科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他们目前已拥有38台进口血液透析机,拥有全省第一台集中供液系统,成为集肾脏内科门诊、病区、血透室等临床工作与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肾脏病重点专科。

今年,他们还计划建结肠透析室和腹膜透析室,在学科建设的路上继续奋勇前行。


突破技术壁垒

科学高效的抢救为生命护航

在广汉市人民医院,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护团队,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一个个急危重病人,在这里转危为安;一次次的突发事件,由他们化险为夷。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得到体现。

他们就是今年2月通过德阳市医学重点学科评审的广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ICU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仅代表医院的形象和口碑,更决定病患的预后甚至生死停留。

去年,一名自服不明化学液体中毒、意识障碍的患者被送进广汉市人民医院ICU,当时患者已呼之不应,瞳孔散大、口唇发绀,大小便失禁,经诊断为急性化学毒物中毒、急性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休克。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置胃管胃肠减压,引流出大量暗红色血液。但因患者服用的药物不明,一度危在旦夕。为此,ICU医护人员立即组织开展血滤+血液灌流治疗。

血液缓缓流过灌流器,仅一天时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内环境指标就明显好转,第四天便成功脱离了呼吸机,第五天病情明显好转。广汉市人民医院首次开展血液灌流+血液滤过的杂合式血液净化取得成功,实现了当地对重度中毒危重患者救治技术的突破。

都说ICU的医务人员是“全科医生中的全科医生”,必须什么都懂,培训在这里就成了家常便饭。就在记者采访时,广汉市人民医院ICU才刚刚结束了每周一次的培训学习。

10年的磨砺,重症医学科的床位从9张增加至现在的16张,医生从最初的5人增加至现在的11人,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年均收治各种危重病员600余人次,床位使用率从80%提高到95%。

2014年开展的床旁纤支镜检查,2015年开展的血液净化技术,2016年开展的血液灌流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抢救危重病员的成功率,也填补了德阳地区同级医院重症医学科此项技术的空白。

每一次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都有他们矫健的身影;每一次突发的灾难抢救,都有他们专注的神情。

他们始终为生命努力着,为重症病患保驾护航。


打造专科特色

致力于中医国粹的传承创新

“没想到,我们广汉中医的技术如此精湛。没有医生科学的分析,我们很难发现,孩子哮喘发作的原因竟是因为螨虫过敏。”记者采访时,唐某对医院儿科医生肖亚的技术水平赞赏有加。

近年来,广汉市中医院一直秉承“能中不西、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理念,致力于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涌现出一批中医特色优势明显,综合服务能力突出的专科群。1999年,儿科被评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010年,皮肤科被评为德阳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013年,康复科也跻身德阳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之列。

走进广汉市中医院,古色古香的布局陈设,随处可见的中医药知识宣传,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医学氛围。通过开展中药直肠滴入、传统针灸、中药外敷、圆针刀、中药塌渍等特色疗法,搭建起群众了解、感受中医魅力的有效平台。

康复科针对疼痛和瘫痪两大类疾病。多年来潜心研究治疗偏瘫、面瘫、截瘫及颈肩腰腿痛等疾病,坚持中西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立了一套领先于德阳地区的综合治疗理念。

2014年以前,广汉市中风现代康复基本处于一片空白。中医院康复科率先建立起中风现代康复团队,并坚持在疼痛及瘫痪的康复治疗上“少用药”“不用药”,开展了圆针刀、中药塌渍、艾灸、穴位贴敷、中式整脊、关节松动术等50余项传统治疗技术和现代治疗技术。其中,由康复科自行研究开发的“圆针刀”于2015年通过国家专利申请。

在倡导绿色疗法中,广汉市中医院儿科注重中医治未病,主张未病先防,积极开展中医三九、三伏敷贴治疗,以此提高了患儿机体免疫,同时,积极开展中医辨证施膳指导,通过中医食疗的方法促进患儿疾病康复,减少患儿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受到了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目前,又引进中药配方颗粒在儿科中的应用新技术,解决了大多数患儿口服中药困难的问题。

2013-2016年,广汉市中医院儿科先后在国家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3篇,并参与编著《儿科常见病中西医诊疗常规与健康保健》。目前,还与新都区中医医院联合开展地厅级科研课题——改良艾灸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寒湿型方案的推广应用研究。

如今的广汉市中医院正以先人一步的眼光,努力践行着他们的诺言:“我们从传统中走来,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向未来奔去,肩负着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