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幸福家庭】妈妈心情愉快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小花从家里搬出来住了。


她父母家房子不小,但她宁愿在外面租房子住。


"一回家看到我妈的脸色,就觉得人生好难。"她对我说。


我特别理解小花。


当我们看到母亲不高兴,难免会想办法要她开心,或者至少想办法弄清楚她为什么不开心,否则总觉得自己欠她的。


而糟糕的是,有些母亲,你似乎永远没有办法让她高兴起来。


作为一个在"妈妈经常不高兴"家庭成长的小孩,我对于童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母亲一板脸,全家阴云密布。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讨好型人格,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尤其不敢拒绝别人,特别擅于察颜观色,对于别人的情绪很敏感,总担心是自己惹人家不高兴。


我妈病重的时候,我问她,妈,你这辈子快乐吗。


她回答:"你妈这辈子,快乐的时候少,伤心的时候多。"


可我妈,真的是个贤妻良母、家务能手,她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可惜父亲习惯了她的好,子女长大就想逃离。


她嘴里说的永远是不快乐的事情。


偶尔看她笑一下,那真的就像一片亮瓦揭开,正午的阳光照进了雨季黑暗的小屋。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女士说,从人类演化角度,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


这不是给女性加压,而是提醒我们,当我们走入婚姻,与家务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虑的。


妈妈快乐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妈妈心情愉快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当这个问题明晰,你就会发现,自己曾经执著与纠结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下。


我认识很多一边拼命做家务,一边给家人脸色看,甚至发怒、唠叨的妈妈。


她们面临的是三输:一是输掉了自己的时间;二是输掉了自己的情绪;三是输掉了家人对她的喜爱。


但她们坚持认为,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能做出满汉全席,就是优秀太太、满分妈咪,值得被爱被尊重。


所以,她们不明白也接受不了,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却一直得不到尊重与爱。


一家人生活在压抑中,互相责怪,彼此伤害,哪里还有尊重与爱呢?


企业有企业文化,家庭也有家庭文化。


妈妈是家庭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家庭文化是坦诚、轻松、愉快,还是紧绷、压抑、痛苦,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凝聚力。




当一个女人结婚,是不是一定要做不想做的事,过不快乐的生活?


答案当然是不。


如果你是一个职业女性,就要宽容自己做饭不够好吃,地板拖得不够干净,甚至有些家务,必须外包给他人。


你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勉强自己。


你要坚信,与心情压抑吃一桌满汉全席相比,你的家人更乐意开开心心地吃一顿西红杮鸡蛋面。


我以前做过几次伴娘,发现在女儿出嫁的时候,父母拉着她们。


说得最多的话是,结婚以后你就不可以任性了,自己高兴怎么来就怎么来,你要顾虑全家人的感受。


我们大约都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一代。


走过了许多弯路,才知道越是当了妈妈,越要珍惜自己的"怎么高兴怎么来"。


对于不情愿做的事,只要能够找到替代方案,绝不要亲力亲为。


作为太太、母亲,你的高兴能拯救全家人的心情,这才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我从不相信,世界上有几个太太、母亲,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家人的痛苦之上。


当女人做了母亲,有一种本能,就是想要放弃自我成全他人。


我们脑海里有一个现成的公式,认为为人妻、母,就要委屈自己去做不擅长、不快乐的事,这是女人的成长。


编剧廖一梅在写作《琥珀》时,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她说,我不认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务,我就不会做饭,但我自信给家人的东西比做饭更重要。


如今,儿子开朗乐观,人生目标是要快乐。


廖一梅说:"我跟儿子说这个目标不错,自己也挺得意,觉得我和老孟(丈夫孟京辉)潜移默化挺好。"




妈妈与保姆最大的区别就是她存在的意义。


绝不仅仅甚至不包括无微不至地照顾家人的衣食住行,而是做家人情绪的引路者、精神的支持者。


"我过不好,是为了你们过得好",这套好妈妈的理论已经过时了。


在为温饱操心的年代,母亲两个字,永远关联着奉献。


妈妈吃鱼头,把鱼肉省给家人吃,才叫美德。


当一个家庭开始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活出尊严与成就感。



-END-


来源:清唱、妈妈学堂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