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作为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青少年和儿童是其高发人群,每年5-7月是青岛地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进入5月份以来,岛城多家医院已出现手足口病患儿增加的趋势。
5月17日,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王霞应邀做客“大众网”直播间,向广大网友朋友介绍有关手足口病的问题。
每年的春末夏初,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都会发布有关手足口病的警示信息。那么手足口病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为何托幼机构易大规模传染?又该如何防治?对此,部分家长和幼儿集中的托幼机构了解得还不够。
王霞介绍,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是2-10天,病程一般为7-10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经临床治疗后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个别患者会出现病情变化快,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甚至可以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王霞提醒,病毒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另外很多成年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而不发病,也就是我们说的隐性感染者,这部分携带病毒的成年人是会作为传染源传播给年幼的儿童的。
她特别提出,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传染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要牢记预防手足口病的15字口诀,即“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在夏秋季流行季节要少带孩子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游玩,搞好家庭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煮沸、消毒剂或暴晒消毒。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果周围有患病儿童,不要让孩子与之接触。如果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防止更多的孩子被传染。
最后王霞介绍,市北区面对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托幼学校多,医疗机构多等特殊“区情”,以及辖区手足口病严峻防控形势,自2013年创新性启动“预防手足口病‘五个一’入园活动”,即致家长一封信、举办一次家长健康教育课堂、 组织一次幼儿健康行为方式示范、对幼儿园进行一次防病技术指导、对患儿进行一次健康回访,逐步构建起以“托幼机构防控为重点、家庭社区干预为补充、疾控专业指导为支撑、成人儿童互动为抓手”的手足口病防控模式,托幼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聚集性发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北区用实际行动证实了“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被青岛市列为全市唯一“手足口病防控示范基地”,防控经验在全市推广。目前,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手足口病防控经验为启发,正在积极探索“家校联防联控”的传染病防控新策略,有效预防传染病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供稿单位: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们将与您分享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进展与成果,将新闻热点、综合查询、保健防病的科学知识送到您的身边。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健康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阳光生活。
市北卫生计生微平台
微信号 : sbwsjs
新浪微博:@市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