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已经结束,大时代已经到来。医药产业最闪耀的创新未来需要科学家、企业家、资本家群体的深度融合,就如同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协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创新。何时通过何种途径中国医药企业才能位列世界500强?中国医药企业家对创新最深层次的忧虑是什么?科学家如何预判医药创新与未来?产融大时代资本家如何理解产业后长袖善舞?“2017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集结2位院士、20多位产业界重量级企业家、资本家、科学家,群贤毕至、畅所欲言、集思广益。
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主办,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与战略合作单位,E药经理人杂志承办的“2017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5月1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峰会聚焦转化医学领域,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合作机遇等方面,深入分享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和新突破,同时为众多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搭建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沟通交易平台。
中国医药产业需要产融结合来大规模完成中国医药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和创新。“2017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应运而生,顺势而为。
作为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创新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医药发起本次峰会的初心是:促进投资的专业能力,协调产业发展。以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和全球化为目标,融合医疗健康产业链上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共同缔造医疗健康研产融生态圈,助力中国医药企业进军全球产业三甲之列,迎接世界级医疗健康公司在中国的诞生。
上午会议由 《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县域卫生》执行出品人谭勇主持
成就世界级医药创新产品和公司的路径只有研、产、融的深层次结合共生。《E药经理人》执行出品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秘书长谭勇认为,首先,人类生产力的高低,最重要的不是经济产出中的成分,而是取决于怎样的组合配方,天赋、想法、资本等各种成分如何连接到一起,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第二,时势造英雄,一个英雄的时代需要一批实践卓越、思想前瞻、担当有力、乘风破浪、意志坚定的英雄人物走在时代的前沿,闪耀星空。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致辞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郭云沛致辞
上实集团总裁、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致辞
上实集团总裁、上海医药董事长周军表示,中国医药产业有世界级的市场而缺少世界级的公司和产品,“这个悖论反过来讲就是一个机会。我们大胆预测,假以时日,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中国的医药企业中,一定会长出若干家世界500强企业。”这里的世界500强,应该符合两个标准:销售规模千亿美元、市值超过几百亿美元。
这其中,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融产结合,是可预期的路径。周军介绍,上实集团在过去20年间,通过35到40次大型的收购兼并,建立起上实集团现在的三大主业:医药、房地产、基建环保。“这三大产业20年前是没有的,80%是通过收购兼并和投资来的。”
专题报告:国家医药健康产业规划解读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
不管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对中国医药工业跑赢其他产业的弱周期属性早已经达成共识。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在会上分享了2016年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情况,并解读了国家健康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对医药产业创新的大力支持和发展机遇。
2016年,医药行业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开门红:一是2016年我国医药工业同比增长10.6%,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值4.6个百分点,且高于GDP增长3.9个百分点;二是医药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由2015年的3%提高到2016年的3.3%。此外,医药工业的销售利润率也比全部工业销售利润率高出多个百分点。
他还指出,医药行业一定要融入国家三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医药行业一定要融入其中,借东风加快发展。
专题报告:生物治疗与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指出,虽然目前市面上的生物药只占了不到10%,用于生物治疗的生物药研发,已经占到整个新药研发的四分之一。围绕生物治疗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他现场介绍了免疫治疗、抗体、基因治疗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分析最新动态。
“中国创新药想上去一定要找新靶点,光找一个新的化学结构还不行。力争实现这个转变,真正的创新药就上去了。不能说人家搞了一个靶点,我再来改革,那不是原创。”魏于全说道。
专题报告:打通新药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看来,制约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正是新药的临床验证。“临床前研究已经规模化了,但临床研究没有规模化,临床试验更加没有形成规模化。”制约临床验证的因素有四点: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能力不足、新药临床试验审批和监管程序尚需优化、关键技术掌握不足、产融结合体系不足。
宁光认为理想中的产学研医结合的创新模式应该是新药研发、新药验证、新药生产三个环节联动,互相之间形成联盟。目前中国尚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产融结合体系。此外,我国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尚不能与国际接轨,各地标准不一。临床试验方面,除了临床资源的制约,能否掌握国际认可的临床关键技术也至关重要。在宁光看来,建立临床研究信息化和网络化平台、完善大型队列研究的生物样本信息库能助力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也非常值得探索。
专题报告:从金融投资角度看中国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创新发展及投资机会
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
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指出,医疗行业是全球并购的主力军。尽管我国在全球医药并购中很活跃,但在整个全球医疗产业并购中的比重并不高。未来中国医疗产业进入资本市场尚有很大空间。
眼下中国海外并购的挑战主要包括监管风险、财务风险、项目经验的欠缺、政府和国内行政审批的不确定性以及并购最终的业务整合几个方面。如何实现跨境成功并购?核心要素包括长期的战略准备、必要的人才准备、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开放的企业文化、强有力的执行力、考虑周到的交易过程与条款以及适宜的外部因素。
当下,中国整个医药产业有两大机遇,一是国际化,二是出口。未来十年,中国医药健康产业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药企可以立足国内的市场,抓住全球化的机遇,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同时增加研发的投入,瞄准国际上领先的创新企业,增加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未来中国能够涌现一批可以与欧美国际化药企巨头并驾齐驱的领军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医药产业能够成为世界领先的强大产业,成为全球医药产业创新的领军者。
专题报告:中国创新环境趋势展望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主席黄培杰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主席黄培杰首先给出了一个令现场感到有些惊讶的数字:中国在应用和后期研究上的投入已在2013年超过美国,乐观估计,保持2003年至2013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到2018年,中国将是美国的两倍,达到6580亿美元;保守估计,即使只保持2003年至2013年间复合增长率的一半,中国也将达到4340亿美元,美国则为3130亿美元。
他认为,中国医改将经历三个阶段:2009年~2011年,以扩大医保覆盖面为重点;现在则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提高医疗质量为重点;未来的重点则是鼓励创新,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具体到医药产业端的政策中,黄培杰重点强调了两个关键方面:围绕提高速度的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和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但想要成为世界新药创新主战场的中国还有很多重要且需恶补的课程。首先中国当下兴起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还缺乏创造性,而这与中国在前沿基础研究方面仍旧薄弱无不关系。黄培杰表示,在推进基础研究方面,政府应该持续加大为学术研究、创新创业者提供的资金支持。此外,针对创新药物,需要让创新疗法更快更多地进入医保覆盖范围,并且进一步落实鼓励商业医疗保险的措施。中国还需加大力度的方面就是为创新专利提供更好的IP保护和商业环境。黄培杰说:“有了创新的意识之后要思考的是培育创新所需的体系和要素,中国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再努把力。”
“中国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上海共识”发布
上海医药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刘彦君
在“2017浦江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院长刘彦君宣读了《中国医药健康产融创新发展上海共识》。其中写道,中国医药产业即将进入全新的时代,即创新、合规为标志的时代,精准医学模式牵引产业发展的时代,创新加资本的时代,产业生态链竞争加共享的时代。未来对行业的每一个参与者而言充满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携起手来,顺应行业变革,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寻找机遇。
大家认为,政府应引导建立精准医疗数据管理体系,积极吸引企业参与精准医疗。一致性评价是中国医药行业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产融结合,助力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转型。
主持人:《E药经理人》、《E药互联网研究》、《中国县域卫生》执行出品人谭勇
对话嘉宾: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
上海医药总裁左敏
瑞康医药总裁张仁华
信立泰药业总经理叶宇翔
药明康德首席商务官、首席战略官杨青
众信基金合伙人徐晓阳
上海医药总裁左敏认为,创新是中国医药产业接下来由大变强的唯一途径。近几年,上海医药在研发创新上着力多多。首先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其研发投入已经占到工业营收比例的5.4%,并且投入力度会持续加大。另外,在研发体制和模式上也在不断创新,与国内外的公司及科研院所广阔开展研发合作。但必须承认,创新之路艰辛异常,需要整个创新链条上各个方面通力合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到最后市场,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上海医药总裁左敏
信立泰药业总经理叶宇翔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创新对制药行业整体来讲,是一个生态链,不是一个企业能做所有的事情。他尤为重点的提到了创新环境对整个生态链的影响。近几年来中国药品监管部门发布了很多有助于创新的产业政策,这是产业发展迎来的巨大利好。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各项政策的稳定与可续持性。“没有稳定的生态环境,创新生态链是不会完善起来的。”
众信基金合伙人徐晓阳用其投资的一个案例说明了生态环境和产融结合对研发创新的影响。他认为不管是企业自身的有机增长还是外延式的增长,都需要一个稳定的有益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资金充足、人才的多样性、价值链的完整开放、产业结构丰富和互补是药明康德首席商务官、首席战略官杨青在2013年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关于中国创新生态系统需要具备的几个关键因素。四年后再看,杨青认为不管是政策环境还是资本充裕度等各个因素都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他认为中国医药的创新生态系统可能是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会简单拷贝欧美的发展模式,而是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在资本、政策、人才、产业和医疗需求的驱动下,打开新的格局。
中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大浪淘沙的时代,处于转型和整合的时代。作为有志向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一定能出现比肩跨国医药巨头的本土企业。中国医药产业的企业家们必须志存高远,但也必须脚踏实地。就像左敏对创新内涵的深度理解:什么是创新?凡是能够满足临床未来5到10年的新的临床需求的就是创新,不一定新靶点、新结构、新物质。“对我们药企来讲,哪怕是改变一下减少副作用,我觉得这都是创新。这是我们应该有的现实的态度,创新一定是一步步的来,这是我们对创新的理解。”
下午大会由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九鼎投资合伙人吴清功主持
专题报告:从资本角度看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届轮值主席许小林
“再过十年十五年,医疗行业很可能会产生中国最富有的一群人,虽然今天还没有。”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届轮值主席许小林一语道出资本眼中的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现状,他认为产融结合已经很深刻地体现在如今的医药人身上。当很多人已经分不清自己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投资家,产业、创新、投资已经实现完美的融合的时候,每个人都能驾驭这一三重身份的时候,也是医药产业创新的最好时机。
主持人: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特邀副会长张自然
对话嘉宾:郑州泰基鸿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豫生
上海医药中央研究院院长刘彦君
柯菲平医药董事长秦引林
金浦健康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吉冬梅
正大制药集团BD总经理康晓龙
瑞力投资副董事长、总裁孙烽
医药产业的创新驱动力在产业交融、在资本推动,更在于一群仰望星空的创业者勤勤恳恳的研发、耕耘。会上,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阳药科大学、同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的13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与企业无缝对接。
-
抗真菌感染Hsp90单克隆抗体研究与开发
单位:同济大学
-
国家1类天然抗肿瘤新药千层纸素的临床前研究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
靶向Sequestosome-1/p62全新抗多发性骨髓瘤一类新药
单位:ID4Pharma公司/美国匹兹堡大学药学院
-
靶向HIV-1 VIF小分子抗艾滋病1类新药SKLB301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
c-Met激酶抑制剂候选药物QBH-196的研发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
一类抗肿瘤多肽新药AP25的研究与开发,多肽药物发现、筛选、评价技术及服务
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
临床试验信息管理平台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多靶点阿尔兹海默病治疗药物OAB-14的研究与开发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
超声靶向造影微泡
单位:广州聚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
单位: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
数字病理信息系统
单位: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单抗药物开发和产业化(4×5000LcGMP设施)
单位: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系列血管靶向抗肿瘤新药的研发
单位:上海华理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E药经理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