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端午礼,淡淡药草香。
依依儿时情,尽在香囊中。
又是一年艾草青,端午佳节转眼就到,除了“插艾叶”“划龙舟”“包粽子”……“挂香包”也是必不可少。中医认为夏季的气候湿热,细菌容易滋生,而中药香囊则有杀菌防病的功效。这也是中药香包数千年来深受百姓欢迎的原因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包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囊的习俗。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香包
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香囊有长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棱角形、鸡心形、菱形等,上绣有花、草、虫、鸟及罗汉钱等,款式极为精美,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也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佩戴香包颇有讲究。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囊”。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
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
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从中医角度来看,到了春末夏初的一个时间,空气当中湿比较重,包括这个时候环境中细菌病毒比较多。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一些香囊香粉,挂在胸前或至于房中,可以辟秽预防疾病。
平时不用的时候要把香囊密封,不要让香气挥发光。一只香囊的气味效力一般可持续数月之久。
最后要告诉大家,香囊的功效很神奇,但也是要有注意的地方的,比如说传统香包里装的多为中药香料等熏香,孕妇和一些过敏患者不宜长期佩戴。
同仁堂秘制香包
端午节限量20000个发售
仅限5月28日-5月30日
千万不要错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微信订购,一小时把药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