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医药达沃思】吉林省“两票制”给医院“送大礼”,或现配送商淘汰潮


5月18日,吉林省“两票制”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圈内流传。文件显示,吉林将于6月30日开始落地“两票制”;8月1日前,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需签署文件,承诺执行“两票制”;9月1日前全面落地“两票制”。


达达君发现,吉林“两票制”方案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药品配送商的选择问题,“配送企业数量医疗机构应进行合理控制,非基层医疗机构原则上不超过15家(生产企业直接进行配送的除外),基层医疗机构可由药品生产企业自行选择一家或多家配送企业开展药品配送工作。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提高配送集中度,促进医药流通市场优化整合。”


也就是说,吉林省对非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商正在尝试由医疗机构来进行逆向遴选,而不是由生产企业指定,并且限定了数量,不得超过15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配送由生产企业指定,不限数量。


达达君认为,吉林省的药品配送商遴选原则大体上符合市场特点。对于非基层医疗机构而言,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大,由医疗机构逆向遴选的好处一是可以直接考察配送商的服务质量,便于优胜劣汰;二是便于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之间进行“二次议价”,压低药品价格。而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由于个体业务量较小,基层医疗机构选择合适配送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由生产企业选定配送商比较合理。


虽然配送商遴选制度安排是合理的,但还是会有人笑有人哭,对药企和配送商而言是明显的利空:


生产企业“二次议价”压力更大


由医疗机构逆向遴选药品配送商,是送给医疗机构的一份大礼!医疗机构掌握了配送商的遴选权,也就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配送商;而配送商又控制着生产企业的产品采购权,采购哪家的产品,不采购哪家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由他们定(只要采购的产品在中标范围内)。


总之,在吉林的配送商逆向遴选模式下,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这个链条上的地位将变得更为强势,这就极有可能让他们拿起“二次议价”的大棒,与制药企业讨价还价,以进一步压低药品价格。


从方案中也可以看出,药企加码基层医疗市场是一个可选的路径。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基层医疗的政策,加上近年来基层市场实实在在正快速崛起,进军基层市场是药企不得不列入计划的重大选项。


商业公司面临淘汰潮


此前,陕西的“两票制”方案规定医疗机构主导遴选配送商,也限定了配送公司数量:三级医院药品和耗材各15家以内,二级医院药品5家、耗材15家以内。可以看出,吉林的“两票制”方案对配送商数量控制得更严格。


在吉林省,非基层医疗机构限定15家配送名额,对于等级医院来说,意味着大量已经开户的配送商面临着重新洗牌。特别是商业渠道散、乱的吉林省,医疗机构的配送公司开户相对混乱,且数量远超15家。如果照此执行,又有一批商业公司要被边缘化。


据达达君了解,在三级医院,药品配送商开户数量一般达到几十家,耗材更是达到上百家,二级医院的配送商数量也远远超过15家。这样一来,一些中小型商业公司,特别是很多集代理+配送于一身的公司面临着被医院遴选淘汰的可能。


在此情形之下,一些大型商业公司开始通过合作、合股的等方式与小型商业公司合作,利用后者在医院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夯实自己的配送网络。商业流通领域正面临洗牌。


作者:达达君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   END   -



广告链接 ☟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