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烟台山医院援坦医生杨雪莉:年轻妈妈的医者仁心

坦桑尼亚,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高温、疾病不断折磨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杨雪莉,烟台山医院眼科医生,一位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2015年,在孩子年满一周岁的当天,她踏上了援助坦桑尼亚的漫漫征程。杨雪莉说自己不是个合格的母亲,不是个体贴的妻子、不是个孝顺的女儿,但在坦桑尼亚万千病人的心中,她却像是一位天使,从遥远东方带来了久违的光明与希望。

  在烟台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在孩子一周岁生日那天,毅然背起行囊远赴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度;她在一片贫瘠而荒蛮的土地上播种下无限希望与光明,却将对儿子的思念深埋心底;她不能在儿童节里为孩子做一桌好菜,亦不能带宝贝去游乐场,她能做的只是通过镜头用寥寥几十秒钟的时间,倾诉自己的爱子之心。杨雪莉,一位援坦医生,一位令人尊敬的好妈妈。六一儿童节,让我们一起让她的宝宝听到妈妈的声音……

   坦桑尼亚,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高温、疾病不断折磨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杨雪莉,烟台山医院眼科医生,一位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2015年,在孩子年满一周岁的当天,她踏上了援助坦桑尼亚的漫漫征程。杨雪莉说自己不是个合格的母亲,不是个体贴的妻子、不是个孝顺的女儿,但在坦桑尼亚万千病人的心中,她却像是一位天使,从遥远东方带来了久违的光明与希望。

杨雪莉在坦桑尼亚

  愧疚:援坦错过孩子人生第一个生日

  坦桑尼亚与中国有5个小时的时差,晚上10点,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杨雪莉医生时,她刚刚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作为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多多马分队的一名医生,杨雪莉是多多马省医院唯一一名专业眼科医师。因此,她每天必须承担起整个医院的眼科门诊、急诊及手术工作。而这样高强度的劳动,杨雪莉已经坚持了快两年时间。

  “我是2015年1月份接到通知要援外,在济南培训了半年,2015年8月27日离开祖国来到坦桑尼亚。”杨雪莉告诉记者,自己去济南培训当天正巧是孩子一周岁生日,为了弥补遗憾,她和家人提前一天给孩子过了生日,虽然如此,杨雪莉还是很愧疚。

  “8月27号那天,医院派车接我去济南,我上车的一瞬间,孩子突然从姥姥的怀里挣扎着伸出双手喊妈妈,要我抱抱。”杨雪莉说,当时自己特别想转身,但最终还是一咬牙关上车门走了。车缓缓驶出小区,车窗外孩子的哭声像是一把锤子,将杨雪莉的心敲了个粉碎。“我当时坐在车里,眼泪止不住地流,心里想着自己亏欠孩子太多了,在他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却不能陪伴身边,这种痛让我终身难忘。”回想起与孩子分别的场景,杨雪莉总是把“痛”字说得很重。

杨雪莉为病人检查

  幸福:她的怀抱是患者最温暖的港湾

  作为一名母亲,她放弃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时光,并将自己温暖的怀抱无私地向坦桑尼亚患者敞开,特别是对孩子,杨雪莉更是展现了一位母亲特有的温柔与细心。

  一天深夜,杨雪莉突然接到电话说医院有位小男孩眼部受伤需要紧急治疗,当杨雪莉急三火四地赶到医院后,她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

  “当时一根很粗的木棍插在孩子右眼眶里,周围血肉模糊,眼球挤到了右下方,样子十分恐怖。”杨雪莉通过询问家长得知,白天患儿爬树不慎跌落,正好一根木棍插进了眼里。由于当地医院无法治疗,父母这才一路奔波将孩子转运至多多马省医院。

  “孩子的病情很重,需要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但医院却只有一台X光机,拍出的片子更是模糊不清,我当时建议他们转到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国家医院,但孩子的父母听后却沉默了。”坦桑尼亚很多家庭都很贫穷,前往首都治病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天方夜谭,望着孩子母亲那双绝望的眼睛,杨雪莉心如刀绞,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为了这个未成年的孩子,杨雪莉下定决心要和死亡掰一掰手腕。

  “我详细检查了孩子的伤情,根据木棍的走向和眼球的运动情况,做出了手术方案,并给孩子实施了手术。术后孩子恢复地特别好,基本没有影响视力。”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术,被杨雪莉轻描淡写地一笔略过,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而作为一位母亲,挽救一名幼小的孩子却是一种本能。

  “孩子顺利出院后,他的父母十分感激,父亲还不住地向我鞠躬致谢,而孩子更是主动伸出双手要我抱一抱他。”杨雪莉坦诚地告诉记者,当抱住孩子的一瞬间,她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中间既有感动,又有些许心酸,但作为一名中国援坦医生,国家赋予的职责,决定了自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下去。

医者仁心加深中坦友谊

  责任:以祖国之名践行医者理想

  坦桑尼亚的医疗水平十分落后,当地人的文化水平也普遍较低,他们大多只会说当地的斯瓦西里语,为了加快问诊效率,避免翻译出现偏差,杨雪莉自学起了当地语言,虽然一切都很生涩、都很困难,但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减轻病痛,杨雪莉一直坚持并最终熟练掌握了眼科常用语。

  “以前通过翻译,一天只能看二十几个病人,如今减少了翻译环节,我一天紧忙活能看三四十个病人。”杨雪莉告诉记者,坦桑尼亚不仅靠近赤道,而且还是高原,因此患有眼病的老百姓特别多。看到患者痛苦的样子,杨雪莉的心情很沉重。而为了给素昧平生的外国人解除痛苦,杨雪莉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

  “医院的手术显微镜特别旧,灯光昏暗,刚开始时我不适应,感觉什么也看不清,手术器械也不顺手,镊子合不拢齿,眼科专用手术刀也没有。如果不能很好地手术,病人就无法被彻底治愈。”为了患者,杨雪莉一方面利用空闲的时间,不断地在昏黄的显微镜下练习,另一方面她想尽办法托朋友从国内购买了手术器械带到多多马。

  经过杨雪莉和队员们的努力,如今多多马省医院的医疗水平不仅有了质的飞跃,一批当地医生也在大家的帮助下迅速成长。

  多多马省医院眼科只有一位全科医生,他本人没有眼科的基本知识,也没经过眼科培训,不会使用裂隙灯和眼底镜。为此,杨雪莉倾其所有将自己所学知识无私地教授给了他。“经过一年的带教,这个全科医生已经能自己在门诊看一些眼科常见病,做一些简单的小手术了。最近又跟医院申请引进了眼科B超和验光仪,我又教他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如何解读结果,新设备大大提高了眼科的诊疗水平。”杨雪莉高兴地表示,看到当地医生的成长,她真的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作为一名援外医生,是什么力量驱使您每日如此忘乎所以地工作?”面对记者的提问,杨雪莉沉吟许久才缓缓地开口,“‘中国’这两个字只有在你走出国门后才知道它的分量。如果说悬壶济世是一名医者的终身理想的话,那我们现在则是以国家的名义行使医者的本分。”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杨雪莉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给一位马赛族患者治好了病,他十分激动,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木刻手杖送给了我。在马赛人心中,手杖是至高无上地珍贵之物,只赠送给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当时他一边将手杖递给我,一边不住地说着‘谢谢中国医生’。在坦桑尼亚百姓眼里,每一位援坦队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杨雪莉骄傲地说道。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