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郑医•朗读者 | 一位意大利传教士跨越百年的信仰

点击上方“郑州人民医院” 可以订阅哦!


郑医·朗读者




济世为良,愈疾为善

圣迹犹在,追忆思远

海天沧桑,贾鲁河长

秉承祖志,续写华章


一百年前,你走进这片土地;一百年后,我们依然记起。就因为,那歌唱的天使知道,一声声都有你的名字在荡漾!



▲点击观看视频


请听由郑州人民医院宣传部陈慧创作,郑州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肖月朗读的作品《爱·生命·信仰》,一同去聆听郑州人民医院创始人贾师谊先生的故事。




             匕

爱·生命·信仰

陈慧 | 文

           阝               

                              廴              匚

▲贾师谊


1904年一个飘雨的黄昏,一艘驶往中国的航船上,坐着一个面目清俊的年轻人,他来自遥远的意大利。他的本名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只知道他的中文名叫贾师谊


作为一个传教士,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的任务是到中国传教,将神的福祉和力量带给在人间受苦受难的人们。他的目的地,是有史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中原腹地——河南。


▲贾主教与神职修生


当年的中国,还处在清政府统治后期,列强割据,战火纷飞,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


当年坐在船上,望着苍茫的大海心情起伏不定的年轻人,一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他会成为后人心目中爱的象征,成为一个传奇。


▲贾主教和卡诺莎会修女看老人


那是一种爱的传奇。从1904年来到中国,到1944年去世,贾师谊在中国生活了40年。40年,他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国,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原大地,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亲人。


这40年,他在河南建医院,办孤儿院、养老院,这些机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如同乱世中的一座座绿洲,给人们送去温暖,带来希望。


▲天主教堂


郑州人民医院最早的前身——天主堂医院,就是贾师谊先生1912年创办的。在如今的解放路立交桥下,仍留有当年修女楼的遗址。那是当年在天主堂医院工作的修女们居住的地方。


▲修女楼


虽然如今已经破旧不堪,但是作为一段历史的缩影,这座修女楼就像一位满目疮痍的百岁老人,始终用坚定、温柔、慈爱的眼光看着郑州这片故土,就如同贾师谊先生在百年前耗尽全身力气,救治病患、庇护百姓一样。


那是生命的传奇。天主教“爱人如己”的精神,对世人博大宽仁的爱,是他们的教义,更是他们的信仰。许多年来,仁爱的精神始终在散发光辉。建院之初,对教友及贫民实行免费治疗,被老百姓称之为“施药医院”。


▲躲避战火的孩子们


抗日战争时期,天主堂更是成为民众的避难所。解放战争时期,城市霍乱流行,医院张开温暖的羽翼,收治受伤战士,护佑生命安康……


隔着厚厚的历史回望,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还有什么比伤痛得以救治、苦难得以庇护更暖人心的呢?


在冰冷的人世间,医院的仁慈和博爱早已超越一般治病救人的范畴,成为一种精神,一种象征。


那是信仰的传奇。这一生,贾师谊先生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亲人,远离故乡。他孑然一身,死后也埋骨在他热爱的河南。他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这片古老的土地,献给了医疗和慈善事业。


▲贾主教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年代,人们常常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是啊,我们做不到贾师谊那样的坚定,来到一片陌生的土地就在此扎根;我们做不到贾师谊那样的博大,不分国籍,不分贫富,对每一个生命都给予善意和关怀;我们做不到贾师谊那样的智慧,在短短三十多年间,把医院发扬光大,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医院;我们也做不到贾师谊那样的无畏,面对日军的威逼和轰炸,依然坚守在教堂,守护着脆弱的生命……


但我们永远怀念贾师谊先生,敬仰他的精神。那是一种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打不倒、击不垮的精神;是一种跨越时代和国界,永远激励着我们勇敢向前、追寻梦想的精神;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不屈不挠的求索、无私无畏的精神!


▲贾师谊主教之墓


他离去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尤其对于今天的郑医人来说,正是因为他,才有了今天我们得以安身立命并引以为豪的医院,有了医院仁慈博爱的文化传统。


那烙印在郑医儿女灵魂深处的仁慈博爱、家国情怀,已成为郑医人意志与品格的注脚,成为我们追求光明与理想的指引,成为我们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爱的源泉,生命的感动,信仰的力量!





供稿:宣传部  

编辑:张浩

图片:张浩 

精彩推荐



郑医•朗读者 | 一位外科大夫向一位医者的致敬!


郑医·朗读者 | 什么是人生?听听他们的答案


郑医•朗读者 | 除人类病痛,助健康完美——医者的责任


郑医•朗读者 | 这片空间  这份爱


如何关注

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