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孩子发烧,家长别慌

来源于:人民健康网

在儿科门诊中,发烧是最常见的症状,但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本期,我们就为家长讲讲,如何科学地为孩子退烧。

发烧是自我保护机制

发烧不是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发烧,儿童中最常见的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发烧。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烧对身体是无害的,甚至有益。因为,发烧是体内免疫反应过程,一定程度的发烧,可增加免疫系统中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恐惧。

另外,年龄小的孩子在运动、哭闹、吃奶或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时,体温都会有所升高,达到37℃~37.5℃之间,甚至更高。因此,若怀疑宝宝发烧,最好在其运动或进食15分钟后再测体温,此时数值最准确。只有在安静状态下,腋下温度超过37.5℃,或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超过38℃,才可能被怀疑是发烧

别一发烧就马上用退烧药

儿童发烧时,三种物理降温方法有助降温:1.用退热贴或冰袋敷前额、头部;2.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腘窝部;3.在适宜的室温(22℃~26℃)下洗温水澡。需要提醒的是,不建议家长采用冰水和酒精擦浴办法退烧:冰水擦浴的降温效果可能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小儿皮肤娇嫩,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进体内,导致昏迷。

对于是否需要使用退烧药,则要视情况而定。在发烧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影响进食、活动和睡眠等,而退烧的目的是减轻患儿因发烧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所以,儿童一发烧就马上吃药是不科学的。只有当其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疲倦乏力、情绪低落等情况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当腋下测量体温超过38.5℃时,也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

选择退烧药有讲究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退烧的药物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前者适合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后者适合六个月以上的孩子。

严禁把成人的退烧药掰开、减量后给孩子服用。因为,成人可用的退烧药品种多,孩子服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此外,成人用药多数是片剂或胶囊剂,对儿童来说不容易吞服,而且每片(粒)剂量过大,掰开服用不好准确掌握剂量,有些是缓释剂型的,也不能掰开用药。

孩子使用哪种剂型最安全

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退烧药时,一定要注意避免重复用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往往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如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等。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的同时,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

家长在选择感冒药剂型时也应注意。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儿童剂型主要是:口服颗粒剂、口服液、滴剂,以及用于直肠给药的栓剂。从安全性上讲,口服药物与肛门栓剂的作用时间、退烧效果和副作用等没有明显差别,但建议能口服的患儿尽量选择口服。由于儿童使用退烧药常常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给药量,口服剂型可以针对个体精确给药,尤其是婴幼儿。只有患儿出现严重呕吐或拒绝口服用药时,才可考虑肛门栓剂。此种剂型的特点是给药方便,但剂量不够准确。

另外,孩子在服用退烧药时要多喝水。由于退烧过程中,人体会大量出汗,带走体内热量。如果孩子喝水少,退烧效果可能不理想;若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又未及时补充,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