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人民期盼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一体两翼”总体思路,实施“两控四改”重点任务,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转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从“1”发轫,打通堵点、疏导痛点、治理盲点,构筑人人感知的“健康湖北”,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今年4月27日,全省首家互联网医院上线。武汉新洲的王女士是第一位受益患者,手机挂号后,通过网络电视,便能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面对面”交流。其实,我省多地乡镇卫生院已接入远程医疗平台,乡镇拍片,市区阅片,群众可以就地接受治疗。
针对“看病难”,我省按下分级诊疗的“快进键”。去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的5年目标。当年底,全省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推首诊在基层。
全民医保制度巩固完善。全省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6%以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42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6.5%,基本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障、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网。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化拓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部省属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今年年内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调整4169项医疗服务价格,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大力推广“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见成效。组建近200个医联体,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省投入近30亿元,建立远程医疗系统,推广“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省级药品目录拓展到800种,基层可按20%的比例扩增,保障基层用药。推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省级网上集中采购,建立短缺药品动态监测制度。
近日,家住武昌的黄女士与先生以及3岁的大女儿,为1周岁的小儿子举办了一场家庭庆祝会。“看着渐渐长大的女儿总是一个人玩,我们便盼着国家出台好政策”。去年,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了,夫妻俩果断决定孕育二胎,“不论男女,关键是给女儿一个伴儿!”
(小夫妻在襄阳市人民医院喜迎二孩宝宝)
如今,她和先生的心愿了了。
2016年全省出生人口76.39万人,同比上年增加9.16万人,其中二孩出生33.79万人,同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增幅为34.09%。
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的奖励扶助政策、社会制约政策的衔接,简化生育保险报销政策。开展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五个一”工程,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政策全覆盖县市区达到91个,深入推进关爱女孩和生育关怀行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生育证审批改革。打造“人文、服务、法治、智慧”四个计生,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转型,全面取消二孩及以下生育审批、纸质婚育证明材料,全面推行网上办证和群众承诺办证制度,全面下放再生育审批权到乡镇,率先在全国将户口登记与计划生育脱钩。
重视妇女儿童健康。加大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妇幼健康惠民项目,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监管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
“2016年,看门诊平均花费为344.10元……”武汉市民邵先生被省卫生计生委网站上一则公示信息所吸引。
公示表列出了14家部省属医院2016年全年控制医疗费用的10项指标,同济、协和、省人民、中南等,集中全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大医院被“量化排名”。
向社会公示医院医疗账本,最能直接反映患者医疗费用,量化医改效果。去年8月,全省医改工作会亮出新政:各市州每半年定期排名公示辖区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指标,省级公示部省属医院指标信息。
截至目前,公示效果初步显现:2016年年底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我省居民在部省属医院就医门诊平均费用下降3.04%,平均住院费用下降1.21%,住院平均天数下降0.22%……连续公开控费数据,倒逼医院走上采用适宜技术控制成本的良性竞争轨道。
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通过提出量化标准、规范诊疗行为、公示指标、巡查问责等措施,倒逼公立医院加强内控管理。
严控药品虚高价格。改革招采机制,在武汉、襄阳、鄂州实施带量采购,采购结果全省统一执行,带量采购药价降幅达到20%至25%左右。
改革基本医疗服务模式。在兴山、崇阳、保康开展试点,实现基本医疗病种覆盖90%的常见病多发病、群众基本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比例不超过20%。
改革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在黄陂区、石首市推广医防结合、创新医保支付方式,为群众提供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全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改革诊疗服务协作体系。在当阳实施互联网+分级诊疗,建设远程医疗中心,推动技术、资源实质性下沉基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1.4%。
改革基本生育服务模式。在新洲、钟祥、咸安、远安开展基本生育服务免费试点,提供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前全省21个县市启动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试点。
(武汉市中心医院开展远程医疗)
不久前,由省卫生计生委与湖北日报社联手主办的“楚天名医大讲堂”走进省老年大学,知名心脑血管专家董念国、陈劲草现场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咨询,受到400多名中老年居民的热捧。
实践证明,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是保障群众身心健康、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在“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引领下,我省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抵御疾病的防线不断提高。
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高度重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及农村妇女“两癌”防治,开启艾滋病“自检”新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展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试点工作,全力推动血吸虫疫区达标升级。
注重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打造“水陆空”立体医疗救援网络,成功应对H7N9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派出公共卫生专家参与援非抗击埃博拉行动,在2015年“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2016年抗击“98+”特大洪水中,积极开展医疗保障、卫生防疫、心理援助。
打造健康宜居生态环境。持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宜昌、十堰、武汉等相继迈入全国卫生城市行列,全省44个县(市、区)开展健康促进县(市、区)创建。
保障群众饮食饮水安全。建立居民饮用水三级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实现城镇供水水质卫生每日检测发布。5年来,共监测各类食品样品10万余份,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空中“120”落户十堰)
罗丹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大三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她将迎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村医。
包括罗丹在内,宜昌市定向委培的首批108名大专毕业生,即将踏上从医的“乡村道路”,成为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2014年,宜昌市实施乡村医生免费定向委培工程。市、县政府投入4200万元,开始“订单式”培养1400名大专学历乡村医生。
政府从制度设计上稳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兜住基层、农村卫生的“网底”,让群众健康守门人更加“靠得住”“靠得牢”,正成为我省卫生计生系统的共识和探索。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开展“四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提档升级”和“五化”村卫生室创建活动,以及乡镇卫生院特色科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争取资金8亿多元,新改建村卫生室7000多个,启动“薄弱乡镇卫生院”建设,每年投入2000万元,对100个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卫生院进行重点扶持。
推进科研人才支撑。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68项,医学科研经费16.5亿元,国家科技奖9项。同济医院陈孝平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荣获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家级重点专科98个,排名全国第4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率达91%,争取省委人才办支持开展一红一绿试验区乡镇卫生院骨干和大学生津贴项目,完成118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任务。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建设名院、打造名科、培养名医”的“三名”战略,国家在省中医院建设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开展“三堂一室”建设,评选出301个示范国医堂。湖北中医药大学李今庸教授被评为“国医大师”。
加强综合监管。深入开展“十大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突出医疗服务公益性质,确保医疗服务监管责任无缝对接。对大型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收受“红包”回扣作风建设等开展巡查,取得了较好成效。
(同济医院运用“达芬奇机器人”开展手术)
(手术室里的另类“处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王鄂友术前消除患儿手术恐惧)
今年3月,43岁的红安县觅儿寺镇农民崔菊花在武汉做了心脏手术。此次住院总费用约8.2万元,崔菊花自费4900元,其余由新农合与县健康扶贫救助兜底。
去年初,红安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投入2591.3万元,为5万余名建档贫困人口购买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实施“医疗费用实际报销90%,当年住院自付费用累计不超过5000元”的优惠政策。
精准确定健康扶贫对象。积极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调查,摸清底数,分类建档立卡,实现一户一档、一人一卡、一病一方。
精准制定健康扶贫政策。联合15部门印发《湖北省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调整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支援关系,加快建立兜底保障机制,全面实施分类救治制度,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保障贫困人群“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精准实施健康扶贫项目。2016年,将60%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优先安排到连片贫困地区,为37个贫困县争取卫生计生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约43亿元,全省22家三级医院与37个贫困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
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75.86岁增长到76.5岁
全国婴儿死亡率从12.1‰下降到7.5‰
全省婴儿死亡率从9.98‰下降到5.63‰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6.1/10万下降到19.9/10万
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从15.13/10万下降到9.96/10万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5.6‰下降到10.2‰
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2.99‰下降到7.14‰
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达到33.8万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6.16张
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3.95万人
每千人口拥有医生2.42人
注册护士16.59万人
每千人口拥有护士2.99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5元提升到40元
服务项目从10大类41项增加到12大类45项
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上升势头减缓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北省卫生计生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妇幼卫生信息分析报告
(来源:湖北日报)
主管: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卫生计生宣传教育中心
长按二维码
关注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