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我院外科外用药制备技法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啦!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我院的外科外用药制备技法被吴兴区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

项目简介

湖州市中医外科外用药,汇集了以已故浙江省首批名老中医潘春林为代表的拥有二百年历史的“曲溪湾潘氏外科”、“杨氏外科”和“西阳喉科”等多家外科流派的精华,沿用外科外用药80余种,多系老中医根据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的结晶,其中青云散曾列入1988年版《浙江省医院制剂规范》,疔疽软膏1990年在首届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上荣获“神农杯”优秀奖。1994年有注册备案外用药73种用于临床,功效显著。2005年版《浙江省医院制剂规范》收入青黄散、疔疽软膏等10个品种。浙江省卫生厅曾委托湖州市中医院为全省举办“中医外科”、“中医外用药制剂”等5期进修班,以推广应用其宝贵理论和实践经验。2008年5月,湖州市中医院中医外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外用药是其主要特色之一。

外用药部分制剂成品

药线,左侧为未上药的半成品药线,右侧为成品广丹药线

2

我院自制中医外科外用药在解放初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解除广大群众疾患,挽救病人生命,曾发挥过很大作用。许多外用药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对疔疮、有头疽、无头疽、颈项痈、外痈、上肢痈疽、乳病、肠痈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如大清散、新清凉散、黄连膏、十珍散等。外科外用药方内药物品种较少,组方简要,用药相对集中,以矿物药及冰片、青黛等其他类药为主,动植物药使用较少,制备过程中对原料选择要求很高,选料精细,炮制独特,具有明显的制备特色,在太湖流域有较大影响,具有重要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但现今掌握外科外用药制备方法的人所剩无几,现今状态下急需将湖州中医外科外用药制备技法很好的传承下去,以便让外科外用药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

配制中药外科散剂

配制中药外科散剂的研钵

3

历史渊源

湖州中医外科外用药历史悠久,经考察其起源主要有三:

一是创业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潘氏中医外科,其学术观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兼取温病学说,经过两百年的流传和六代发展,曲溪潘氏杏林茂盛,医著甚丰,形成了浙江省中医外科学中的“曲溪湾潘氏外科”流派。学徒遍及湖州德清、吴兴、长兴、安吉以及安徽、浙江、上海等外省市,为江南外科大派之一。由潘鼎创基立业,潘氏后裔名医辈出,较具影响力的有潘吉甫(1843~1914),毕生研究外科理论和实践,尤重教育,长期课徒实践中,编纂了《外科方药》手本书籍。潘春林(1900~1968),195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著名中医师,1957年10月1日首筹四大联合诊所,经湖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成“湖州市联合中医院(后更名为湖州市中医院)”并任院长,时约十二载。曾审定炒、煅、煨、制、提等28种外用药品的炮制方法,著有《潘春林医案》。

二是起源于杨詠仙(1897~1979年),杨氏外科始祖,湖州四大名医之一,从吴兴名医李梦莲学医,19岁便独自设诊所于湖州圣堂湾(后迁东街),杨詠仙从事中医外科60余年,先后培养门人100多名,分布于湖州三县两区及苏、浙、皖周边地区,成为当地中医外科骨干力量,形成了在湖州有影响的“杨氏外科”。杨詠仙为人耿直厚道,医风严谨,精通内外方脉,擅长外科,开业不久即名声大噪,四乡传闻。1952年杨詠仙和朱承汉共同组建东街联合诊所,1957年和其他诊所合并成立湖州联合中医院,被选为副院长。杨詠仙平素诊务繁忙,少有著述,晚年由其子杨泰生及其门人根据其珍藏多年的四十多册医疗记录及外用药配制秘方,总结整理辑成《杨詠仙外科医案》出版。

三是起源于清代乾嘉年间湖州近郊西阳村的西阳喉科查集堂,后传至张禹九,张禹九善用喉科吹药十余种,多系西阳喉科经验方。西阳喉科以内外并治见长,重视局部治疗,喉科吹药是其特色之一,尤其喉科吹药制作精细,十分讲究。

1957年湖州市中医院成立,潘氏外科、杨氏外科和西阳喉科的外科外用药制备方法传入湖州市中医院制剂室,由周三元、翁德海二位药工专人制作,并由制剂室传承至今。

浙江省中医外科外用药制剂进修班结业师生合影。1983年浙江省卫生厅委托湖州市中医院为全省举办中医外用药制剂进修班,以推广应用其宝贵理论和实践经验


4

传承谱系

我院自制外科外用药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许多地方有待于我们去研究、继承、发扬、提高,为博大的中医药文化提供新的生命力。


如果您了解我们的中医外科外用药

请帮我们投票哦!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