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李军,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神经药理专业硕士学位及解放军医学院(301医院)麻醉学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分别在美国和以色列进修学习。有近30年临床麻醉经验,擅长心血管、老年婴幼儿患者、危重症患者麻醉,有丰富的疼痛治疗经验。在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机制研究及麻醉药理学领域有较深的造诣。现为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手术与麻醉质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麻醉与镇痛委员会常委,全国心胸麻醉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及小儿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麻醉分会常务理事,海军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淀区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华航空航海及高压氧杂志、海军医学、武警医学、民航医学杂志编委。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在研课题四项。荣立三等功2次,全国及全军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成员。
骆雷鸣,男性,1963年7月3日出生,医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心血管病专业工作31年,擅长动脉硬化与血管结构功能异常、高血压及器官损害、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周围血疾病、结构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心肾联合损害、房颤与血栓性疾病等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工作。
近5年来,获得军队医疗成果1等奖、北京科技进步2等奖各一项,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军队“十一五” 面上课题、军队“十二五”面上课题、中央保健专项资金科研课题等多项科研工作。近5年来,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SCI 论著14余篇。2013年被评为解放军总医院“百位名医”培养对象。
目前在多家国家二级学会任职,包括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常务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学会会员,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脏急诊学会会员。担任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多器官功能杂志、实用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国老年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心血管外科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人。
张克明,主任医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胆外科一中心、主任医师兼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肝胆外科临床与研究工作28年。博士课程师从于世界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Makuuchi教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 主持北京市科委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及医院科技创新课题各一项,参与传染病重大专项、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以及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各一项,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委员, 北京市手术技艺研究会委员、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杂志编委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邀审稿专家,近期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
赵卫国,男,1966年1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309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全军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药理学会抗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吸烟与健康学组专家成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总参传染病学与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主要从事呼吸病学和危重病医学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所参加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1),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2)。近年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参与编写呼吸系统疾病专著多部。担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等多家国家级专业期刊的编委或审稿工作。
贺用和,专业特长: 肝胆胰癌、肺胃肠乳癌、肾癌及妇瘤、脑瘤,放化疗毒副反应防治
1986年7月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随即分配到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工作至今。1990年至2000年间先后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北大医院放射介入科、北京肿瘤医院内镜室进修学习肿瘤内科学知识、肿瘤放射诊断及介入治疗方法、肿瘤内镜诊疗技术等。1998年6月-1999年6月公派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同善医院中医科任职副教授,工作一年。2006年7月 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6年12月30日晋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2007年4月-2008年4月公派任职 香港东华三院东华东院高级中医师及香港理工大学京港中医诊所 教授。2009年5月-2009年9月做为中组部第六批援疆团队成员,任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获评优秀援疆干部和优秀援疆专家。
先后赴意大利、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地区和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
2008年9月受聘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带教海内外中医学硕士生13人。
已受聘为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微创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市宣武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任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西医结合微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世界中联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坚持一线肿瘤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常见多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熟练应用肿瘤的化学治疗、靶向生物治疗、癌痛治疗、支持对症治疗。能熟练进行多种恶性肿瘤的诊疗技术。突出中医特色,擅长运用中医药知识对各种良恶性肿瘤进行辨证施治,对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结合中医历代古籍理论,探讨恶性肿瘤本质和肿瘤转移的机制,写出了《恶性肿瘤络病论》、《内风概论》、《恶性肿瘤转移的中西医研究概况》、《论“风”与恶性肿瘤转移》等文章。在中药防治癌前病变、抗转移、防复发、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的治疗等方面都有较丰富经验。93年起主持开展了本院恶性肿瘤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即肿瘤介入治疗20年,还在国内外较早开展了抗癌中药制剂的动脉灌注即中药介入治疗,以及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严重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还开展了DSA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并支架植入术、大血管栓塞止血术等。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名义发表中英文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众多部局级、院所级肿瘤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基础临床研究和新药新疗法研究,其中所参加《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循证医学研究》获2008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01-04LC-44-R-09)。
重视癌症患者的饮食、心理调摄以及运动康复指导。
重视中医药知识和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宣教讲座,已数次受邀在央视国际中文频道、北京卫视养生堂、北京电视台生活面对面、大连电视台等录制科普节目。
张静波,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师,中共党员。曾就读长春市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吴中学教授,学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如球囊再塑形、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液体栓塞等复杂技术,200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参加法、美、加共同举办的神经介入国际硕士培训班学习。 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介入科,主要从事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脑、脊髓血管性疾病(包括动脉瘤、血管畸形、动静脉瘘等)。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参与编译《颅脑手术学》。先后承担北京市卫生局基金课题,首都医科大学基金课题,北京市科干局基金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研究。 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2年入选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晋副主任医师,2010年晋升主任医师。
朱宏丽,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老年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暨老年淋巴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组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编委、全国第二、三届女医师协会理事等职。
朱宏丽教授在血液学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方面都具有很广博的学识和扎实功力。主要致力于老年血液病个体化治疗,同时,在细胞保护剂对于血液病的治疗机理以及细胞免疫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的基础研究均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率先提出泛细胞保护剂治疗难治复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并获国内外同行公认。在多器官疾病并发的老年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方面,摸索出了一整套比较完善和系统的实践经验。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军队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与编写专著二十余部。
邢玲玲,先后于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主任医师。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武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临床成果一等奖一项,荣立二等功二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医生、优秀党员。
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处理各种复杂的、疑难的妇产科疾病。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各种妇产科手术。在军内率先开展先天性无阴道、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型术。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卵巢巧克力囊肿、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尿失禁、盆底重建术、腹膜外剖宫术等。优生优育,各种原因的不孕症、月经紊乱、更年期诊治。
现任《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家庭医学杂志》等专家杂志编委。中国科学优生学会,第四、五、六届大会理事。北京海淀医疗及事故医学专家鉴定专家库成员。
陈智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
主任医师 研究生指导老师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北京保健健康协会理事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
美国Marquette University of School of Dentistry访问学者
从事牙周病学的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
医疗专长: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病诊断和多学科联合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牙周病病因及机制、牙周病与早产低体重儿关系、伴有慢病的牙周病基础研究、牙周组织修复的组织工程学和组织工程材料研发、牙周炎致病微生物研究等。
擅长将实验室基础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牙周病与全身病关系为研究重点;牙周病基础治疗是主要的临床工作,扎实的临床基本功以及认真踏实为患者服务理念,受到患者多次嘉奖和好评。
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100余篇;先后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十一五、博士点、863、985、市和院级各种科研工作,近50余项;第一申请人发明专利2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科技成果奖。
张伟,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 现任解放军302医院 肝病内科副主任医师。从医20余年,擅长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对非感染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及药物性肝损害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王亚明,副主任医师,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院神外三科主任,科室行政副主任。
1993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分配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工作;1996-1999年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200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2002年6月博士毕业入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工作,2005年7月入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临床工作,2007年7月博士后出站后晋升副主任医师,回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九届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功能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主编《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50万字);副主编:《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册(活检诊断部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20万字);参编《神经外科学(神经组织活检部分)-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6(158万字),《脑胶质瘤治疗技术与进展(脑组织活检部分)-王任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58万字)。研究项目《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影像学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三等奖(2010-3-183-2);参与研究项目《旋转式伽马刀治疗神经外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2012-2-34-7),参与研究项目《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证书编号2014-2-30-5)。 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0篇,国外期刊SCI论文一篇。
完成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医疗项目”课题一项《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技术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资助金额34.5万元;共同完成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结题项目一项《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技术在内镜经蝶手术中的应用》,资助金额10万元。获得2011年度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10年度和2011年度先进党员,2011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度十佳优质服务之星,2010年度冯理达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奖,2011年度优秀中青年人才奖。2013年度海军总医院后备人才库成员。
技术特色优势:1、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立体定向脑内病灶活检、立体定向清除脑内血肿、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手术、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神经内窥镜技术,立体定向引导脑内深部电极植入探测癫痫灶技术,立体定向治疗脑内脓肿、脑内异物等。2、机器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三维可视化图像引导的神经外科手术。3、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胆脂瘤、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及脊髓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4、脑积水、小儿颅内肿瘤、神经系统先天发育畸形,脑内脱髓鞘病灶的诊断和治疗。
白楚杰,苏州医学院骨科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 2005年师从北大人民医院院长、我国著名关节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吕厚山教授,主要从事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外科治疗的研究。2006在德国Ausburg市Hessing Clinic骨科专科中心医院学习深造1年,师从德国著名矫形外科专家Alexander.Wild教授,系统学习脊柱及关节矫形手术。2007年8月回国至今在北京肿瘤医院工作。先后发表专业论文多篇,SCI论文2篇,2005参与美国Insill教授的《膝关节外科学》在我国的翻译和出版工作,2011年参与《软组织肿瘤第5版》翻译,2012年参与《头颈部肿瘤手术》,2013年参与编写《药物学概论》。现担任北京抗癌协会软组织肉瘤专业委员会秘书一职。个人医生网站www.baichujie.haodf.com,点击量已达到200万人次。
主要研究方向:
1、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规范化治疗;
2、恶性肿瘤的化疗治疗和保肢治疗;
3、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重建和修复;
4、关节和脊柱骨折畸形的矫形和重建;
冯峥,第一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长期从事皮肤科医疗、科研、教学及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教学及保健经验。曾参与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资助项目研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遗传性全白甲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发表论著20余篇,为专著《部位皮肤性病彩色图谱》、《系统性疾病与皮肤病》、《皮肤病治疗手册》的编委,《新编皮肤性病学手册》的副主编。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3项。
马少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临床学士学位,先后就职于北京市地坛医院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07年-2013年就职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2013年人才引进调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任科室副主任。
对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有着深厚的肿瘤学功底,重视多学科综合治疗,以获得患者的长期生存为宗旨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并获得良好疗效。擅长胸部肿瘤的微创治疗,如VATS单向式肺叶切除、VATS肺癌袖状切除术、VATS肺段切除、VATS+LS食管癌根治及VATS纵隔肿瘤切除等。尤其是在VATS+LS食管癌根治(MIE)技术中提出了食管“翻滚式”游离的理念,广为同行所接受。
发表学术论文16篇,在研卫生部科研基金2项,曾参与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擅长胸部肿瘤外科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
中国医师协会北京胸外科分会青委,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外科科分会青委,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
范婷,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科主任,于199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曾与2003年和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弘前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习。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近年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2部,参研基金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麻醉深度、术后认知功能、小儿神经外科麻醉和围术期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