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Bā Xiān Cǎo
别名:小锯藤、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始载于《滇南本草》
释名:本品草木,叶八枚,其效如神,故名八仙草。
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拉拉藤(猪殃殃)或粗叶拉拉藤的全草。
采收加工: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植物1.猪殃殃 一年生曼生或攀援草本,长20-40cm。茎绿色,多分枝,具四棱,沿棱生有倒生剌毛。叶4-8片轮生;近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椭圆新诗披针形,长2-4cm,宽2-6mm,先端有凸尖头,1脉,上面绿色,被倒白剌毛,下面淡绿色,沿中脉及边缘被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具数朵花;花小,黄绿色;花萼截头状,长约7mm,被钩毛;花冠4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2室,花柱2裂。果实干燥,通常由2个(偶或1个)近球形的果丬组成,表密生钩剌;每果内有一平凸的种子。花期4-5月,果期6-8月。
猪殃殃生于路边、荒野、田埂边及草地上。全国大部分地区。
2.粗叶拉拉藤 本种与猪殃殃的区别是:茎六棱形。绿白色或有紫晕,基部连合。果实稍肉质。生于路边、荒野、田埂边及草地上。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微寒归少阴,太阴,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消肿止痛。主治痈疽肿毒,乳腺炎,阑尾炎,水肿,感冒发热,痢疾,尿路感染,尿血,牙龈出血,刀伤出血。
1.清热利湿:八仙草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肺经则能宣肺气,通调水道,故能清热利湿。如《滇南本草》载:“治湿热。”常用本品治热淋,热痹。
2.活血散瘀:八仙草辛散苦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载:“散瘀血。”故有活血散瘀之功效。可用于痛经,血淋等证。
3.解毒消肿:本品辛苦性寒,入心经。《江西草药手册》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故本品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治疮疡痈肿,中耳疖肿,肠痈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复方
1.治五淋:八仙草9克,滑石6克,甘草3克,双果草6克。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2. 治妇女经闭:猪殃殃6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跌打损伤:鲜猪殃殃根、马兰根各12克。水酒各半煎服。另以鲜猪殃殃全草、酢浆草等分,捣烂外敷。
4.治感冒:鲜猪殃殃30克,姜三片。擂汁冲开水服。
5.治疖肿初起:鲜猪殃殃适量,加甜酒捣烂外敷,日换二次。
6.治急性阑尾炎:鲜猪殃殃90克。煎水内服。
7.治乳癌:鲜猪殃殃120克。捣汁和以猪油敷于癌症溃烂处,亦可煎水内服。
8.治牙龈出血:鲜猪殃殃60克。水煎服。
9.治中耳炎:鲜猪殃殃,捣汁滴耳。(《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湿热,诸经客热,虚痨,童痨,筋骨疼痛,热淋,赤白便浊,玉茎痛。退血分烦热,止尿血。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疥癣。
3.《广西中药志》治妇人痛经。又捣烂取汁冲糯米浆,治飞扬疮。
4.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阑尾炎,近用于治癌。
5.《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炎,祛风湿,散瘀血。治痰火热症,风热眼雾眼屎多,风湿跌打疼痛,外伤皮下瘀肿。 6.《云南中草药》:清热凉血,利尿,治血淋,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