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的时候,请给我穿上白大褂,到了天堂我还要做医生。去世的消息不要告诉我女儿,别耽误她学习……”6月9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二科病房里,该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年仅53岁的戴晓燕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她穿着白大褂,手里还紧紧握着听诊器……
“她是冠脉介入治疗室里唯一的女医生,小小的个子,穿着十几公斤重的铅衣,一站就是一天。”心内科主任李国庆说,“她平时性格挺温柔的,就是一遇到专业,就变成了‘急性子’。有一次病人出现并发症,她硬是留院观察了三天,第一天零点手术结束,她留在病房一直观察,第二天病情平稳,她还是不踏实,谁劝她都不听,在病床前继续观察,三天后病人彻底好了,她才放心回家休息。她对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对患者的高度负责使她被选入了新疆心内科专家委员会。”
“工作三十年以来,戴晓燕兢兢业业、待人热忱、乐于助人。她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俭朴,对有困难的同事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她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医生、好专家、好同事。她的离世,震痛了科室所有人的心。”李国庆难过地说。
“要做个‘有情’的医生,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去照顾,有同情心,更有责任心。”她的学生、心内科医师谷佩佩说,“这是戴老师经常教给我们的一句话。为了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她甚至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权威专家的错误。戴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觉得,科室里每一位大夫在行医救人的时候都是平等的、严谨的。”
“2015年8月,她得知自己得了胰腺癌。在这之前,她经常会重感冒,发热、头疼,她只是休息一下就来上班,整整坚持了两个月,直到住院,还惦记着病人。”谷佩佩说,“她的病人听说她住院的消息,马上赶去病房看望她。我们常常觉得,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再苦再累都值得。”已是深夜,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戴晓燕,悄悄走进病房,挨个确认自己做完手术的患者病情稳定,这才轻轻关上门,放心地离开,这是同事们经常看见的场景。
“她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病人身上。”谷佩佩说,“每逢节假日,戴老师会尽量安排我们回家休息,她留守在岗位。她的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每学期开家长会,基本上都是戴老师的丈夫去的,偶尔一次戴老师去开家长会,竟被老师询问是不是学生家长。”
“2016年的春节,她的女儿从美国回家看望她,她跟女儿说‘我这一辈子没有照顾好你,妈妈现在病了,只有这一个请求,如果你听说我的病情恶化,不要回来,不要因此而耽误学业。’”谷佩佩说,“她常在我们跟前说自己的女儿凭着自己的能力考到了美国留学,她以此为傲,但她却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病患身上,她始终觉得,自己亏欠了女儿太多。”戴晓燕去世当天,家人遵照她的遗愿没有告知她女儿。
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走过无数个春夏秋冬、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医护工作者守候在患者身边,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老人,甚至是悠闲地吃一顿饭、游一次园。这份执着和坚守来自于对工作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就是我们医护人员得到的最好回报,戴晓燕是这样,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是这样,每日每夜,奔赴在拯救生命的第一线。谁曰华佗无再世,我云扁鹊又重生。
文/ 张婉欣(健康报通讯员) 院办 胡延孟 党办 张楠
图/刘英 编辑/高晶 排版/房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