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最网
首页

【致敬医师节】一件白大褂 承载无数期待

今天是“中国医师节”,也许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医生来说,过节少了一些欣喜,更多的是一刻不停的忙碌。今天,我们特地选择了六组医生家庭,或夫妻、或母子、或兄妹,他们在医院相识相知、相守相助、相濡以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老黄牛”医生的小家大爱


夫妻:王建洪 林晨萍

王建洪:骨科主任医师  从医21年

林晨萍: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从医23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家中同时拥有一个骨科医生,一个内科医生,似乎有不少好处:夫妻可以同时上班,工作中遇上对方的疾病,可以相互探讨;一般的小毛小病,全都家中解决,不用上医院了;还可以经常一起加班加点,一起在节假日上班……


然而,现实总是有很多不如意的。


6月24日是周六,王建洪一直手术到下午2点多。无数个周末和节假日,王建洪都是这样在值班和加班中度过的。问他有没有怨言时,他爽朗一笑:“这是我们工作性质决定的。”


21年来,王建洪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医学事业的田地间,辛勤耕耘,忘我工作,努力开展了断肢再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技术项目,填补了我市多项技术空白。


妻子林晨萍是内科医生,普通家庭能享受的周末时光以及节假日的度假时间,对他们来说几乎可以成为屈指可数的记忆。繁忙的工作让他们亏欠家人太多,特别是女儿的成长。


因为工作忙,两个人都要上夜班,女儿算是奶奶带大的。林晨萍回忆说:“有一回,女儿捧着橘子,念了十几遍‘妈妈明天来接我回家’,我听说后很心酸,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安全感。”


守护生命是大爱,家庭势必要有些牺牲。每一个医生,当在职业道路上奉献了心血,收获了病人们的爱戴,却总在家中留有遗憾和亏欠。或许,这就是所说的小家大爱吧。



超声伉俪比翼双飞


夫妻:黄德益  李  芳

黄德益:超声科主任医师,从医20年

李芳:超声科副主任医师,从医22年

1998年,黄德益加入我院超声科,与李芳相识,近水楼台先得月,赢得了“芳心”。20年来,他们在生活上同甘共苦,在事业上携手并进。


每天固定的操作姿势,缓缓移动着的超声探头,显示屏上仔仔细细搜寻的目标,看似人机合一的平静世界里,却展现着波澜起伏的情感世界。这些年,黄德益在检查各种疾病的同时,他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技术目标,向疑难杂症和未知领域迈进。因此,他在超声造影技术及甲状腺、乳腺、妇产等超声诊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技术精湛、人缘好,前来找他检查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室。


2014年,在黄德益的支持下,好学的李芳赴上级医院进修了超声介入技术,学成归来后逐渐开展了肝、肾、甲状腺、肺,乳腺、盆腔、前列腺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并能有效治疗肝、肾、盆腔,乳腺等部位囊肿、脓肿等,每年超声引导下介入手术治疗1000多人次,成为玉环超声介入第一人,填补了玉环超声介入领域的空白,领先于台州地区。


虽然既为同事,又为夫妻,但黄德益和李芳忙碌得没有过多的交流时间,上班里外谈的都是病人的事情。介入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李芳经常要加班加点,黄德益也陪着她加班,默默地支持。


“她安心做好手术,遇到困难会一起切磋甚至会联系上级专家解决,赢得了临床医生和病人的一致好评。”黄德益说。


中国人喜欢用“比翼双飞”来形容一对夫妻的和谐,图中聚精会神探讨问题的黄德益和李芳,或许正是比翼齐飞的最好写照。 



子承父业是荣耀也艰辛


兄妹:饶解非  王晓非

饶解非:眼科副主任医师,从医30年

王晓非: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医22年

“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五官科医生。我和妹妹受他们影响,都选择了临床医学,都选择外科系统。”说起从医经历,饶解非话语中既有对子承父业的兴奋,但也流露出了从医多年的艰辛。


小时候妈妈很忙,不管谁叫看病她都看,病人多老拖班,没时间管我们。爸爸在我工作的三年前才从泰顺转到玉环。所以到了饭点,我就带着她去医院食堂,菜已寥寥无几,经常买一点冬瓜汤或咸菜汤泡饭吃,没菜下饭。


如今生活没有父母那个年代苦,但工作压力大。病人治好了,我也开心;病人治不好,我心情也不好。作为一名医生,不管认不认识,接诊了或上了手术台的病人,都会尽心尽力为他诊治。但有时也很无奈,有些病不是医生尽力就能治好的,病人却无法理解。


“全家人都是医生,饭桌上聊的话题都是在医院发生的事,或工作碰到的事。”我和妹妹受父母影响,当了医生。但是,我的孩子受医疗大环境的影响,没有学医,他说当医生太辛苦。


其实,医生是一个蛮有成就感的职业,比如说手术后病人重现光明的那一刻,或者治好的病人出院时对我说“谢谢”时,心里感觉还是蛮高兴的。


选择了医学,就意味着走上了一条艰辛的荆棘路。但只有走过,才会见到别人永远无法见到的风景。不因工作繁重或患者误解而抱怨,这种淡然就是饶解非从医30年最大的感悟。



新玉医人的新梦想


毛禹与母亲孙雪琴、妻子刘莹

母亲:孙雪琴  眼科主治医师   从医46年

儿子:毛禹 外科主治医师  从医10年

毛禹,河南人。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眼科医生。从小在医院大楼里长大的毛禹,对医院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高考后毫不犹豫选择了临床医学,大学毕业选择了外科,子承父业。


从医10年,毛禹在老家安家落户,妻子是眼科护士,夫妻俩在当地算是事业有成。去年,我院一则“人才引进”的消息,吸引了毛禹夫妇,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


“我们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小孩要上学,父母已退休需要照顾,举家搬迁,我们犹豫过。”毛禹说,但夫妻俩到玉环考察了解后,还是决定接受挑战,期望在玉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城市干净、空气好、同事热情,是毛禹对玉环的第一印象。2016年,他带着妻儿从河南来到玉环,加入到了我院。


医生是一个需要献身和付出的职业,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的付出。母亲孙雪琴非常支持儿子,今年初也来到玉环发挥余热,成为了我院体检中心的一名医生。


听说医院要改扩建,他们眼睛就放光。对医院的发展,毛禹早有了主人翁精神。他说:“外科在玉环百姓心目中,认可度还不够,科室开展的许多微创手术、胃肠癌手术等,病人都不知晓,甚至怀疑,应该加大宣传。”


妈妈工作认真严谨,常教导毛禹,对病人不要烦,看病不容易,要像对家人一样对待病人。毛禹说,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个人发展还是得靠自己。


毛禹主攻普外科微创技术,说起专业发展,他理性、直接,说话简练干脆。他说:“一位称职的医生,就得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特别是外科医生,要有激情,胆大心细,充满战斗力,工作才有创新。”



相濡以沫的“战友”


夫妻:林凯 刘青霞

林  凯:影像科主治医师 从医12年

刘青霞: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从医11年

2006年,新进院的刘青霞到影像科轮转,被林凯“一见钟情”,后共结连理。恍然间,十年岁月匆匆指尖流。去年,夫妻俩参加玉环青年卫技人员医学技能比武均取得专业组第一名。


他们曾是温州医学院一起学习的校友,如今是医院携手医治病人的同事。林凯在影像科,林青霞在神经内科,同为科室业务骨干,不仅是亲密的夫妻,更是工作中共同与病魔作战的战友。


“我们两个科室的联系相当紧密。神经内科病人,从诊断到治疗都离不开影像支持。”刘青霞说。


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他们共同的心愿。虽然自己连续工作10个小时多,但林凯仍暗暗担心妻子,“她比我忙,医疗风险大。”


赶上国家“二孩”政策全面开放,目前刘青霞怀孕八月,可能是过于疲劳,近日出现宫缩出血不得不住院保胎。对此,刘青霞却轻描淡写地说:“怀一胎和二胎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怀一胎时,每天就看三四十位病人;现在二胎,每天可以看七八十个。”


一路走来,两人虽然感觉压力大,但他们依然感觉很快乐,患者的满意,领导的肯定,家人的支持,都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行医之路我陪你一起走


夫妻:罗黎文 方春春

罗黎文:ICU医师 从医5年

方春春:妇科医师 从医5年

2012年大学毕业前夕,为了实现当初的医学誓言,他们相约于美丽的玉环,相爱于玉环县人民医院。


当年,方春春考上了温州医学院的研究生,为了心中的他,毅然放弃了读研的机会,回到了玉环县人民医院、回到了罗黎文的身边。


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却很少有交集。如果在医院碰面了,最大的可能是:因为病人救治的需要。罗黎文在ICU工作,工作环境封闭;方春春在妇科上班,每天都要手术。他们的工作常态是“5加2,白加黑”,意思是,5个工作日外周末有值班,白天上班之外晚上还有夜班,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了,一同休息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


“她其实蛮粘人的,三年的规范化培训,我们分隔两地。每次去看她,她都拖着我不让走。”罗黎文回忆道,不过穿上白大被褂,她就俨然成了十足的女汉子。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罗黎文和方春春两人爱情是让人艳羡的。从青葱校园里的爱情开始,熬过跨越两地的相思,不曾因为医生一职的忙碌而忽略对方,“医”路陪伴,不离不弃。于他们而言,遇见对方已是一生的幸运。


对医院职工来说,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休息日难以固定,付出多,特别是医院里的“双职工”,事业和家庭很难兼顾,一件白大褂  承载无数期待。我院双职工有50多对,其中医生伉俪还有周文远 李彩林、梁宇 吕莹、姚必瑜 黄桔红、龙治强 范平、沈仁 叶瑛瑛、喻立 吴小娅、张正茂 王爱芳、周方建 郑雨霖、刘巍杰 刘苗,等等。向他们致敬并祝福!



玉环市人民医院

微信:yhrmyy


投稿邮箱:

yhrmyyyb@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相关话题

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