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源于量变的积累,疾病也不例外。中医认为,“积”为百病之源。若体内的“垃圾”长期积蓄,不及时清除,必将带来健康隐患。本期小编就来告诉你如何清理身体中常见的5种“垃圾”,不让疾病在体内“生根发芽”。
1、气积:伤肝
中医认为,气贵于流通。若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气机失调,则会影响健康。
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机郁滞不畅,形成“气积”。
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尤其要注意,肝气上亢还会造成血压升高,容易使人晕厥、发病。
▼对策:运动是疏肝降火、气机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多进行户外活动,打太极、爬山、健步走、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日常也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有疏肝理气功效。
有阴精亏虚或实火旺盛体质的人,要少吃肥甘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些养阴清火食物,如梨、枇杷、荸荠等。
2、血积:伤血管
血积,是指瘀血凝结成积。
人体内的血液不断流动循环,灌注全身脏腑器官,当营养成分过多,血管内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便会大量积聚,甚至形成“脂潮”。此时,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度减慢,血瘀就离你很近了。
高油、高脂饮食,抽烟喝酒是造成血瘀的罪魁祸首。
若不加以控制,血瘀的最终结果就是血栓。
▼对策:日常饮食上应多吃有活血通脉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洋葱、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饮或寒凉的食物。
可以尝试一个药膳方:三七粉。将一小勺(大约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畅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瘀体质的人心血管机能一般较弱,运动不宜过猛,可选择散步、舞蹈、瑜伽、八段锦等锻炼方式。
3、水积:伤肾
水不但能滋养脏腑、经脉、肌肤、毛发等组织器官,还是津液、血液、胆汁的重要原料。人体对水的吸收、转换、运输和排泄,统称水液代谢。
肾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可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肾脏“失灵”,就会发生水肿。生活中,小到熬夜后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肿、四肢沉重等都是典型病症。
▼对策: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肿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桑葚、鲤鱼等,还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
配合按摩掐合谷、点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能起到温阳利水、消除水肿的功效。
4、食积:伤脾胃
食积,即积食。现代生活中,孩子零食不离手;大人每餐必有肉,碰到应酬吃得更多;老年人由于肠胃功能减退,都会或多或少出现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胀等“积食”现象。
“食积”指饮食无节制,导致食积不化,使脾胃不能正常运转而引起的一种脾胃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是造成积食的常见原因。
▼对策:发现积食后,应减少饮食量,同时适当配合一些食疗方,如糖炒山楂、白萝卜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顺气、健胃、补脾的功效。
积食是“标”,真正的问题往往是“脾虚”,脾虚的人往往更容易积食。平常可适当补充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栗子、小米、红枣等,少吃生冷食物、避免着凉等。
5、痰积:生大病
中医将“痰”分有形与无形两种:
有形的痰,一般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是贮于肺,咳之能出,可以看得见;
无形的痰,是指机体内的体液在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失去了正常的运行途径和规律,逐步停蓄凝结而形成的一种黏稠的、有害的液体,肉眼无法看见。
相比之下,无形之痰更可怕。
长期劳累、体虚、抵抗力弱的人更易被其盯上。这种液体长期积累、潜伏在人体内,可产生多种病变,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中风,甚至肿瘤等。
很多病症都是由停于脏腑、经络的无形之痰引起的,因此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
▼对策:要远离潮湿的环境里。尤其是老年人身体虚弱,若遇风寒,可致肺失宣发,肺津凝聚而成痰;夏季雨多潮湿也会引起湿邪内侵。
可以尝试祛痰良方“二陈汤”:取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温服,每天一次,也可接服用中成药二陈丸,具有同样的效果。
平时还可多吃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藻、枇杷、红小豆等。
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康小北
“河北卫生计生”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ebwsjs)是河北省卫生计生委主办的新媒体,为进一步做好我省卫生计生宣传工作,现面向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和医疗单位征集稿件,体裁不限,与卫生计生工作相关的政务资讯、工作亮点、先进经验、医护故事和健康科普等;来稿要求以图文为主,照片、视频、动画、漫画等形式皆可。
投稿邮箱: jiankanghebei@163.com
联系电话:0311-80803550